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的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相当一部分公派生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2022-03-21更新 | 463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西省平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2022-03-15更新 | 278次组卷 | 60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7更新 | 261次组卷 | 139卷引用:2016届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法国率先提出惩治祸首、赔款、拆除大沽炮台等六项要求,作为与清政府谈判的基础。经过各国多次会议加以补充、修改……共同向清廷提出《议和大纳》12条。清政府完全接受。”这些调整后的核心要求最终被写人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一幅日本浮世绘(风俗画)作品,作品名称为《“准备收网”》,画面下方两名日本兵正张开大网,港湾对面的另一个日本兵正拿着网兜注视着这一切。这幅画反映的是
A.黄海海战B.威海卫战役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
6 .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和北京后,以一批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在战争状态尚未结束的时候,就自行设法深入到华北战区,以救助战争难民,特别是流落在当地的南方人士。这表明
A.清政府注重难民救助问题B.跨区域救济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C.清末的社会救济趋于完善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日益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91年,在检阅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在奏折中称:“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仅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这反映了清廷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获得广泛的认同B.反侵略战争导致海军军费不足
C.未能全面认识到海洋国防危机D.政治改革推动军事现代化进程
8 . 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黄遵宪信中的“新约”
A.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B.使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的统治工具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D.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转变
2020-06-10更新 | 440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复习班)
9 . “内地会”系中华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创始人为英国传教士戴德生。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从中可推知

A.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
B.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C.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
D.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1年10月,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由西安回銮,“除省城趋炎附势之士绅紧张周旋外,一般人民则毫无表示,彼此既休”。这一现象表明
A.清政府统治基础日益丧失
B.近代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
D.屈辱条约引发朝野共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