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6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风雨兼程,折射出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在2月的朝会中,文廷式要求迁都再战,但很快被否决。4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谈判,其间李鸿章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贻作回国的旅费。而对于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则无任何异议。18954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清日战争:1894-1895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材料一中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基本诉求。你如何看待“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 . 结合“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思考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原因。
2020-12-0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 简答题专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现状:我政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カ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美国海军参谋长赫尔伯特在仔细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军事能力后指出,虽然中国陆军战斗力较弱,但中国海军应该稳操鸭绿江海战(指黄海大战)之胜券,因为不论从防御方面还是从进攻方面看,中国战舰的能力都较日本舰队优越。他甚至暗示,中国舰队的某些装备过于先进:“中国应在一点上充满自信,即如果她的军舰上装配的是普通炮弹而不是穿甲弹,她反而更有可能赢得这场海战”,至少,“如果她的军舰装备了更多的快射炮,那她则无疑会赢得这场海战”。著名海军理论家曼翰也提出,由中国舰队发射的一枚直径12英寸的炮弹对敌手显示了如此大的摧毁力,“由此说明,如果中国射手(在战斗中)瞄准得再精确一点,中国舰队本可赢得这场海战的全部胜利”。

——孟悦《什么不算现代?一一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

材料三 当日本自1868年进入著名的明治维新阶段时,被后人称为“洋务运动”的企业至少已有了十年之久的尝试。被称为“现代化”的那些实践及其成果一有组织地翻译西书计划(1867年)、科技人才的搜罗、外籍技术人员的聘请、现代工业技术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蒸汽机的制造和运用(1863年)、运用工业科技进行的武器制造一一都早于明治维新。毫不奇怪,直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前,清帝国的洋务运动企业的许多军事生产的技术指标都高于日本的同类企业

——孟悦《什么不算现代?一一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


(1)材料一认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分别简述你对“两方面都有理由”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3)清政府在不同的背景下,两场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共同问题?从这两场战争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1-04-1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关于中美贸易史的部分重大事件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各侵华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国开放其势力范围"。
1946年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缔约此方之国民有在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以及采勘和开发矿产资源、租赁和保有土地的权利;并且在经济上享受国民待遇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贸易改革法”扩大总统推动国际自由贸易的谈判权限并根据国际经贸形势变化,采取加强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措施。其中的“301条款”是美国政府针对损害美国贸易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外国政府的行为、政策和做法进行调查、报复和制裁的手段
1991年美国首次依据“301条款”对中国知识产权发起调查据调查结果,美国对中国28亿美元的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次年双方达成协议,关税税率饭复。)
2018年美国宣布对华270亿美元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特朗普政府宣布在美东部时间7月6日0时开始对中国价值340亿美元产品征收关税的计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中方已经“做好准备”予以回击)

材料二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趋势图


——以上材料摘编自洪俊杰、杨志浩《从历史看中美贸易摩擦》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近代各国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其在华经济地位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1974年美国“贸易改革法”出台的历史背景;指出中美建交以来的双边贸易基本趋势,并据此评析中美双边贸易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不但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甲午战争前的中国虽然已经拥有一批近代工业,虽然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当时的世界格局来说,势力还是弱小的。战前的清政府,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像鸦片战争时那样,洋人几艘炮舰就应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自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也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使得中国海军实力与日本海军有明显的差距,最终这场战争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摘编自茂华、李万涛《甲午中日战争的外部因素浅析》

材料二   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七七事变前后,在民族危急关头和人民的一致要求下,国共两党放下恩怨,并将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努力团结在一起。在敌强我弱的抗日背景下,抗日战争势必是一场持久战,中共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持久抗战的战略。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后,由于游击战的不断胜利,游击队后来逐渐成为正规军,肩负起抗日战争的重任。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共产党派出医疗队,英美等国则通过媒体报道等,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勇事迹进行宣传,最终,日本穷途末路,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陈春好《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探讨》

材料三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张,高层往来几乎完全中断,两国民众的相互好感度也陷入低谷。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对日本感到“非常亲近”和“亲近”不到10%,而感到“很不亲近”和“不亲近”者则高达50%以上,钓鱼岛、台湾问题等成为中日关系的障碍。但是中日经贸关系一直保持较为快速的发展,“当两国关系出现尖锐问题,民间友好人士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李丹《影响中日关系之因与改善中日关系之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而抗日战争中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日关系的原因。
2020-03-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关于中美贸易史的部分重大事件


材料二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趋势图


——以上材料摘编自洪俊杰、杨志浩《从历史看中美贸易摩擦》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近代各国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其在华经济地位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1974年美国“贸易改革法”出台的历史背景;指出中美建交以来的双边贸易基本趋势,并据此评析中美双边贸易关系。
2020-06-29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历史试题

7 .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巨大的胜利震惊了欧洲列强尤其是俄国、日俄两国间的对抗迅速升级,两国都对朝鲜、中国东北和辽东半岛有领土要求。日本军方着眼于未来和俄国的冲突。在19世纪90年代末大大加强了海陆军,并于1902年拉拢意图牵制俄国扩张的英国签订了《日英同盟条约》结成军事互助同盟。俄国一位外交官员在1903年访问日本后,非常忧虑地向沙皇报告说:“我对(日本)的飞速发展感到很惊讶,毫无疑问,日本人在文化上的先进程度堪比俄国。”

战争在1904年爆发。日本军队在俄国增援部队从欧洲赶来之前就占领了俄军的基地。日本海军把航行了半个地球赶来增援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歼灭。1905年,战争结束,日本在朝鲜和过东半岛的殖民统治得到国际承认。同时,俄罗斯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将南满铁路和中国东北南部的经济利益转送给日本。日俄战争的胜利使日本成为重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态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战败的原因。
2020-03-1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北省随州市高三3月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8 .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2019-01-05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案(教师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方军舰                                                       中方军舰

材料二

美国海军参谋长赫尔伯特在仔细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军事能力后指出,虽然中国陆军战斗力较弱,但中国海军应该稳操鸭绿江海战(指黄海大战)之胜券,因为不论从防御方面还是从进攻方面看,中国战舰的能力都较日本舰队优越。他甚至暗示,中国舰队的某些装备过于先进,“中国应在一点上充满自信,即如果她的军舰上装配的是普通炮弹而不是穿甲弹,她反而更有可能赢得这场海战”,至少,“如果她的军舰装备了更多的快射炮,那她则无疑会赢得这场海战”。著名海军理论家曼翰也提出,由中国舰队发射的一枚直径12英寸的炮弹对敌手显示了如此大的摧毁力,“由此说明,如果中国射手(在战斗中)瞄得再精确一点,中国舰队本可赢得这场海战的全部胜利”。

——摘编自孟悦《什么不算现代?——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

材料三

当日本自1868年进入著名的明治维新阶段时,被后人称为“洋务运动”的企业至少已有了十年之久的尝试。被称为“现代化”的那些实践及其成果——有组织地翻译西书计划(1867年)科技人才的搜罗、外籍技术人员的聘请、现代工业技术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蒸汽机的制造和运用(1863年)运用工业科技进行的武器制造——都早于明治维新。毫不奇怪,直到19世纪90年代前,清帝国的洋务运动企业的许多军事生产的技术指标都高于日本的同类企业。

——摘编自孟悦《什么不算现代?——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

(1)材料一两张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两位军事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最终战败的原因。

(4)在不同的背景下,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均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共同问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天下后,在推行严刑峻法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礼仪制度,以显示皇帝的至高和独尊。如规定臣下写给皇帝的文书应称“奏”,自称应称“昧死”等,但毕竟不完善,远不能适应大一统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承秦制后,由于礼仪的不健全,臣子在刘邦面前非常随便,甚至“饮(酒)争功”,于是刘邦接受叔孙通的建议,由儒生们创制朝仪以确定君臣名分等级。朝仪规定后(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长乐宫接受百官朝贺,“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高祖非常高兴,脱口而出“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武帝时,又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由于儒家强调遵从等级秩序,这无疑为统治者强化利益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后各朝皇帝都以儒学为指导,加强礼仪建设。隋文帝制定五礼130篇,唐太宗时制定《贞观礼》138篇,宋太祖时制定《开宝通礼》200卷礼仪礼规越来越细密。

——摘编自常智敏《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上自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已然,未尝参错。至如节度军将,各有本班。卿监有卿监之班,将军有将军之位。……岂可裂冠毁冕,反易彝伦,贵者为卑所凌,尊者为贱所逼?

——【唐】颜真卿《争座位帖》

材料三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专制国家礼仪制度发展的阶段特征并说明这一发展过程的实质。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朝堂礼仪和座次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受到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晚清政府外交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外两方面分析1834年与1901年这两次外交礼仪之争的不同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