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0 道试题
1 .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最终成为一纸空文B.明显的限袁倾向
C.缺乏明确反帝要求D.强烈的排满色彩
2023-01-07更新 | 123次组卷 | 80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冲击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责任内阁制在中国难行
2022-11-27更新 | 1163次组卷 | 80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抓住时代重大主题,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如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的主题词,其中1894—1912年处应该填写(     
1894- - 1912
1921- -- 1935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49- - 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 - 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2022-10-30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的革命形势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     
A.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B.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进展
C.工农武装割据成燎原之势D.解放区不断发展壮大
6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2022-07-18更新 | 313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在谈到辛亥革命时说:“归根结底是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变了的时代,变了的社会诉求,势必引起整个社会更大变化。它有欧美式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
B.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6年,萍浏醴起义发布檄文:“至外而督抚,内而公卿,有能首倡大义,志切同胞者,则我四万万同胞欢迎爱戴……世袭中华大皇帝之权利以为酬报……但得我汉族为天子,即稍形专制,亦如我家中祖父,虽略示尊严,其荣幸犹为我所得与。”该檄文
A.忽视了民权革命的价值B.促进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C.弱化了民族革命的作用D.推动了统一政党的筹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时期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剧变的重大时期,当中华帝国驱逐传教士、封闭国门,陶醉于“十全武功”之时,欧亚大陆的远西端,新兴的资本主义呼唤来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双向运动蒸汽机,使得欧洲人获得一盏“阿拉丁神灯”。产业革命催化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之中,宗法农业社会的中国也在劫难逃。中西方的冲突已成不可避免之势。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中国文化推入了一个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连续不断的道德堕落、政局不稳以及经济恶化,为复辟皇权的反复企图和外国的侵略提供了条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欧洲的战争暴露了令人非常羡慕的西方文明所固有的弱点,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连同其随即废除沙皇在俄的特权,则为中国的解放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仿佛这些划时代的事件尚且不够一样,巴黎和会决定把以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给予日本,而不是公正地归还中国。在这些事件和决议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的思想与政治气候突然改变—儒家化了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宰地位被彻底粉碎了。

一一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危机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新变化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和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共同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