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近人日记写道:“都中人心震恐,各王公密议甚秘,外间不得知,第闻肃亲王主张以禁卫军严守宫廷,东西洋留学生在京者,暂令出境,派陆军大臣督师赴鄂而己,又有主张挖断黄河铁桥,阻兵北来者,甚可笑也。”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A.中日甲午战争时期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2 .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1923年,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既知规定人民权利义务,而于地方制度付之阙如,徒沾沾于国家机关,铸成大错者也。”孙中山这一反思
A.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意在强调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C.分析了军阀割据出现的根源D.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3 . 下图名为《专制椅》的漫画刊登于1912年8月出版的《真相画报》。该漫画表明
A.袁世凯复辟缺少相应社会基础B.浪漫主义推动了民国文艺创作
C.北洋军阀专制混战引起了不满D.当权者若再行专制将面临危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律和措施,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提倡“自由、平等、有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大人”“老爷”邓称呼。这些法律和措施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C.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有助于文化教育和社会风气的改善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5 . 如表是民国初年宪法的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是
时间出处内容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参议院会议时,每参议有一表决权”。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之领土,依从前帝国所有之疆域";“中华民国人民,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法律上均为平等";“满、蒙、回、藏各族待遇条件,永不变更其效力”.
A.形成了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B.人民民主专政的真正实现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对多民族现代国家的构建
2022-05-10更新 | 328次组卷 | 5卷引用:解密20 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2年1月5日,即英、美、德、法、日等国出兵京榆线的次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发布宣言称:“凡各国人民之生命财产,在共和政府法权所及之域内,民国当一律尊重而保护之。”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A.与西方国家利益趋同B.急于扩大统治基础
C.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D.对现实的必要妥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2年9月11日,黄兴在前清皇族欢迎会上发表演讲说:“二十世纪之国家,须赖国民共同护持,专制政体不足以独立于地球之上,非建设共和,无以保全我五族同胞”。这一演讲意在表达
A.民族平等已是社会共识B.前清皇族排斥民主共和
C.构建民族共同体的要求D.实行三权分立制的主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辩证法的目的就在于把社会作为一个总体来加以解释。”不仅要把握它的部分,而且要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向。这是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里,每一社会历史事件都不是彼此分离、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处于一个统一的社会总体之中,如果把某一历史事件抽象出来,孤立加以考察,那么就无法领悟其真实含义。

     ——都本伟《思哲论史》(哲史卷)



根据以上图表任选中国史某一个具体时期,在时空构建图上补充三个有内在关联的具体史实,并根据所填关键词自拟观点并概述该时空下的历史现象。(要求:围绕所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具体史实展开概述,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是钱病鹤所作漫画《国人皆曰可杀》(1917)。该漫画可折射出当时
A.民众思想的进步B.辛亥革命成果丧失
C.反侵略的一致性D.对俄国革命的效仿
2022-05-08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17年,民国北京政府欲以烟酒公卖抵押借美款,安徽省长倪嗣冲得此消息于5月31日通电全国:“对于此款不能承认,属奸党擅借。地方所有烟酒公卖局概应暂行停办,或归地方官直接办理,免资利用。”山西省长阎锡山声援倪嗣冲的同时借机将原属于中央的烟酒公卖收益归于地方。由此可知
A.地方军阀开创了多种收入渠道B.地方势力膨胀导致中央权力式微
C.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完全分离D.地方有效反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