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中央设立理藩院统管边疆民族事务,派将军、都统等官员监管边疆军事、民政,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法律。蒙古诸部在吸收八旗制度、草原会盟习俗基础上,实行盟旗制度,各旗受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各盟、旗不相统属。统一新疆后,在传统伯克制度基础上,实行政教分离政策,伯克不能世袭,负责当地民政事务。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并借助宗教领袖教化风俗,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西南边疆实行改土归流,设府厅州县,建立保甲制度。台湾、海南地区实行郡县制度。对于边疆民族上层人士,朝廷常邀请其赴京觐见,旅途费用由朝廷承担,觐见时享受盛大宴赏。政府还鼓励内地人口移居边疆,贷给种子与耕牛;在边地创办学校,发展儒学教育。清朝的边疆治理制度较历代而言最为成熟和完善,体现了清朝治边方略的基本精神,边疆治理也卓有成效。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民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对边疆治理尤为重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的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参议院的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中央设立蒙藏事务局,由其负责边疆事务,如发展蒙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版蒙藏回文的《白话报》,设立蒙藏专门学校,嘉奖边疆地区爱国上层人士,任命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员等。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边疆、发展边疆经济与文化的计划,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边疆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份整体规划。

——摘编自孙宏年《民国初年的边疆治理思想与机构演变(19121919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治理举措所体现的治边策略,简析其治边举措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边疆治理呈现的新变化,分析边疆治理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2022-07-07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各地纷纷宣布独立是响应(     
A.金田起义的爆发B.北伐战争的进行
C.武昌起义的胜利D.护国战争的发动
2022-07-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7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亲历记》中提到:“辛亥革命的胜利,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以上材料论述的是(     
A.辛亥革命的背景B.辛亥革命的经过
C.辛亥革命的特点D.辛亥革命的影响
2022-07-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7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定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然后坚决地出击,他们杀死了军官,直驱附近最大的弹药库,那里由同营的一个连在驻守。该连也参加其战友的行动……到凌晨,(该地)清政府已被打垮。”材料描述的是(     
A.廊坊阻击战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D.西安事变
2022-07-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7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某校历史社团组织成员参观“吴玉章故居陈列馆”,该馆由“立志救国救民、投身辛亥革命、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归国抗战等”部分组成。社员能在“投身辛亥革命”部分中看到(     
A.拥护维新变法B.参加同盟会
C.加入中国共产党D.维护国共合作
2022-07-0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7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在礼炮声中,代表来宾和海陆军军官高呼‘中华共和万岁’,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永远记住的日子。在中国大地上统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了,一个共和国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这个“日子”是值得人们永远记住,是因为(     
A.武昌起义爆发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护国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22-07-06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据统计,自辛亥革命爆发至1913年4月,仅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七地就有政党社团数量386个,其中政党与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社团271个,成为民众议论政治形势、关心国家命运和进行政治沟通的平台。这表明辛亥革命(     
A.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利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8 . 1911年12月1日,北洋军与革命军达成临时停火协议,该协议说明袁世凯意在(     
一、息战时各守现据界线,彼此不得稍有侵犯、窥探等情;……
五、息战之约,须有驻汉英总领事官画押,为中证人,庶免彼此违背条件,以重公法。”
A.借助时局来扩张自身权势
B.安定政治局势以建立共和
C.依赖列强向革命党人施压
D.拖延时间为其称帝做准备
9 . “……今所急要者,但以新国民暂时中央机关之所在,系乎中外之具瞻,勿任天下怀庙宫未改之嫌,而使官僚有城社尚存之感,”。上述内容反映的是(     
A.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建议民国政府定都南京
B.大革命后期建议广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C.土地革命时期建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定都瑞金
D.解放战争后期建议新中国定都北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独立前,北美殖民地实践了长达150多年的民主政治。独立战争前后,由于大量的欧洲先进的政治和法律学说传入美国,而这些学说和思想,极易为美国人民接受并与美国人民已经具有的共和、民主、限权理念融合在一起,从而使美国人逐渐形成了较强的人权意识和民主、共和、限权等政治要求。宪法为美国缔造了一个崭新的政府体制,为美国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第一次把联邦制、分权制、制衡制等抽象理论变成了现实,保证了美国政局的稳定,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摘编自彭澎《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首先站出来追求政治近代化的是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以西方启蒙思想为理论武器,要求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变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维新派在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政治体制的改革没有实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接受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采取武装革命的方式追求政治的近代化。辛亥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确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临时约法》规定设立国务总理,实行责任内阁制;“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参议院有立法权、财政权、任免权、外交权、顾问权,有对大总统和国务员的弹劾权。

——摘编自李建忠《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近代化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等革命派实践政治近代化的原因及意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