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1年12月5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向英国政府报告:“中国所有口岸的海关税收现已完全置于海关税务司的控制下,供偿付和赔偿之用。”27日,英国第3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说:“各地革命政府都已确认自己的义务,把关税全部汇解总税务司账内,清政府也把北方各口岸税收交给税务司管理。”这表明(     
A.辛亥革命取得了英国政府支持B.英国意图维持在华的独霸地位
C.关税主权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D.政局变化未触动英国在华利益
2 . 随着辛亥革命的发展,《大公报》在报道该事件时对袁世凯的态度也由扬转抑,其报道主要受其主笔英敛之的政治立场的影响。而《泰晤士报》在报道革命之初采取中立的态度,到南北议和时期,转为倾向袁世凯的立场,很大原因是其记者莫理循与袁世凯私交甚密,在英国政府面前充当了袁世凯的门客。这说明(     
A.历史事件走向取决于媒体报道B.媒体宣传导向影响事件真实性
C.个人立场影响历史事件的评价D.舆论宣传影响民众对事件认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武昌起义后,有些地区的农民群众在农村中也掀起了反封建斗争的风暴。江苏常熟、江阴、无锡三县交界地区爆发了农民武装暴动,恶霸地主的房屋被烧毁,并被插上了“革命大都督”的旗帜。这表明当时(     
A.阶级矛盾异常尖锐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C.民主观念得到弘扬D.农民阶级获得完全解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60-1756年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的时期。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王权迅速衰落,使议会掌握了国家的政治生活。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议会正式成为英国政治权力中心,国王只能在名义上统一国家,议会完全有能力去控制国王。由此在1756年,乔治二世才会有这样的哀叹:“我并不视自己为国王,因为我处在这些恶棍的手心中。”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完全确立起来了。

材料二   清末,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对中国进行掠夺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政治制度,无数有识之士开始探讨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一新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其在我国直接掀起了两次社会变革浪潮,并促进我国辛亥革命的胜利,对我国清末社会变革影响巨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秀丽《浅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对清末中国社会变革之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对我国清末社会变革的影响。
2022-07-17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8—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对后者的合理解释是(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君上)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裁”……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
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B.拉拢立宪派的政治欺骗
C.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D.清末“新政”改革的继续
6 . 同盟会的革命方略虽然提出“为纲有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其序有三(即革命分为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阶段)”,但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按照这一方略去做。最能体现民意、民权的机构参议院,其议员选举法也一直没有明确、细致的规定,而地方制度也无章可循。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夭亡的原因是(       
A.革命派没有坚定的政治革命纲领B.对于当时的君主立宪派斗争不力
C.对于所要建立的新制度准备不足D.革命派对袁世凯等旧势力的妥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
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
2022-07-14更新 | 4507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湖北历史高考真题
8 . 如表为近代中国政府收回部分租界的时间和相关事件。据此可知(     
收回时间收回租界强祖国相关事件
1917年8月天津、汉口德国、奥地利中国对德奥宣战
1924年8月天津、汉口苏联苏联成立
1927年2月汉口、九江英国北伐战争
1929年11月镇江英国北伐战争
A.清政府善于利用国际形势维护主权
B.国民革命驱逐了外国侵华势力
C.中国政府和人民主权意识不断提高
D.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2022-07-12更新 | 672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表),这说明(       

阶段

时期

对辛亥革命的判断

第一阶段

从建党之初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遵循阶级革命逻辑,把辛亥革命判定为一次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二阶段

从改革开放以来至党的十八大以前阶级革命话语淡出,民族复兴意蕴凸显,辛亥革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功绩被重新挖掘

第三阶段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遵循民族复兴逻辑,把辛亥革命看作近代以来民族复兴运动中一次伟大而艰苦的探索
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建设B.中国共产党否定了唯物史观
C.历史评价随时代变迁而变化D.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过于主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对近代中国某一事件作出如此评价:它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有学者认为:它破除旧权威是胜利的,成功的,但建立的新权威未获成功,造成政治稳定性的丧失,致使中国的现代化一再被延误,该学者评价的这一事件(       
A.是近代中国制度变革的最早尝试B.助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D.为中国的近代化扫除了重大障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