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宋教仁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称:“美利坚合众国之制度,当为吾国他日之模范。”1912年3月,有同盟会成员指出:“政党内阁其主义在取强有力之政府,吾国采法国制,则总统立于内阁之外,不与内阁同肩其责。”这一说法得到革命派的广泛赞同。对材料解释合理的是(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引发民众不满B.列强竭力干涉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C.革命党人意图调整政体维护共和制D.欧美宪政经验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一向仇视革命的广西巡抚在全副武装的革命志士及新军将领的“说服”下,一跃成为新政府的领导人;同盟会广西支部部长未能在新政府获得-官半职甚至连在广西都督府成立大会上发言的资格也没有。这最能说明(     
A.清朝的领土已四分五裂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C.辛亥革命潜伏失败隐患D.民主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全国大部分省宣布成立军政府,湖北军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对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进行了规定,勾勒出议会民主制的雏型,从制度上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选举制度的基础。南方独立各省的代表组成的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是具有国会性质的机关,其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参议院议员及大总统选举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南京临时参议院,进行第一届临时大总统的选举。之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民主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规定。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一整套包括国会议员选举制度、省议会议员选举制度及大总统选举制度在内的选举制度,进行了民国初年的第一次国会选举、省议会议员选举及大总统选举。在北京临时参议院时期,又相继制定了《国会组织法》参议院议负选举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大总统选举法》,这些法律的形成确立了民国初年的选举制度。

——摘编自唐可迈《民国初期选举制度评价》

材料二   1937年、1941年、1945年大部分抗日根据地所辖的乡、县、边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选举,选举产生了边区各级参议会和各级政府。选举实行“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原则,规定“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说,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是真正具有“普遍而平等精神”的选举。当时边区90%以上的群众是文盲,为保证选举的顺利进行,晋察冀、晋绥、晋西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均从实际出发,创造了投豆、票选、画圈、画杠等多种投票方法。此外,还表演选举话剧、出版选举报刊等,共产党员和干部则挨家挨户宣传选举的重要性,有的为了方便选民投票还背着投票箱上门。到1941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约有91%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摘编自王冬梅《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创性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得以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活动。
4 . 1912—1913年,江苏省有185名县知事,在这185人中,72.4%的人拥有科举功名;不具有科举功名、只受过新式教育者仪46人,占24.86%;其中75.1%的人有在前清为官或任差的经历,其他省份的。情况也大体类似。这说明(     
A.共和体制名存实亡B.“中体西用”仍居主流
C.民主革命任重道远D.维新变法阻力重重
5 . 经学家周予同在《僵尸的出祟》一文中,谈到民国四年政事堂在教育纲要中增加读儒家经典的事,指出它是为恢复旧礼教造势,民国民主政治随后出现巨大倒退。“民国民主政治”的“巨大倒退”是指(     
A.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B.袁世凯废除共和实行帝制
C.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D.北洋军阀开始了割据混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材料一   辛亥革命爆发数天后,在汉口一家外国商行任职的美国人鲍布写给母亲的家书:“亲爱的妈妈,我从来没有想到会看见一场革命,但是现在我正在目睹着一场真正的革命。”

——据【美】鲍布《辛亥首义目睹记》

材料二   中国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已经被辛亥革命彻底埋葬,这个腐朽的封建帝国已经轰然倒塌,中国人民迎来了更加自由和光明的时代。放眼全球,纵观人类的整个历史,还有比辛亥革命的胜利更加激动人心的时刻吗

——【美】阿瑟·贾德森·布朗《辛亥革命》

材料三   我在这里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赞同革命,甚至比较开明的低级满族官吏也反对他们的政府。现在要得出目前最好该做什么的意见还为时太早,但我想,在现在绝对君权和如此众多的中国人正在酝酿的共和制之间,要有个中间阶段。清王朝终究还有一种使中国各省和人民凝成一个整体的影响。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致对外新闻部主任的信(19111027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加以阐释。(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列宁指出:“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晋律首次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所谓“五服”,是指依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确定的五种丧服的服制。中国历史上父系家族血缘亲属的范围,通常包括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世系,统称九族。在此范围内的直系血亲与旁系姻亲,有为死者服丧的义务,因此均为有服亲属。“准五服以制罪”是指有服亲属之间的相互侵害行为,依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定罪量刑。亲属相盗的处理原则和人身侵犯的处理原则恰好相反,亲等越近,处罚越轻。

——摘编自马小红等《中国法律史教程》

材料二   南京《临时约法》,是在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取得胜利而又迅速丧权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约法的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但又缺乏足以付诸实施的种种保证;它堂而皇之地悬为国典,但从它公布的第一天起就不断遭到袁世凯的践踏,并最后被废弃。《临时约法》的命运,随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没有能够挽救革命,更未能救中国。但是,《临时约法》仍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革命的宪法,也是资产阶级绝无仅有的一部民主的宪法,因此,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刘望龄《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1197张,同意票1197张。这时,全场起立,掌声和欢呼声持续五分钟。这天下午的会议还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在次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五个法案草業都是由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并提交本次会议审议的。

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总结近20年民主法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到2010年底,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有法可依。

——摘编自杨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轨迹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晋律的特色,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色形成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一度取得胜利而又迅速丧权”的含义。依据《临时约法》的内容,从民主的角度,阐释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3)阅读材料三,请选择阐释:①指出“本次会议”的名称及其年份,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五个法律草案”审议通过的历史意义。②从宪法的角度,概述中共十五大以来我国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
2022-09-04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题一】学史明理

材料一   下表是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历程

名称目标结果
太平天国推翻清政府,建立理想的“天国”1864年被清政府镇压
戊戌变法通过改革,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1898年,“戊戌政变”
辛亥革命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理。
【主题二】学史增信

材料二   194019日,毛泽东发表题为《新民主主义论》的讲话,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


(2)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对中国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加以分析,并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出的历史意义。
【主题三】学史崇德

材料三   陈延年(18981927),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5年夏,与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在国民大革命期间多次提出要掌握革命领导权,同妥协势力坚决斗争。1927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之下,陈延年被捕。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展现了顽强的意志,毫不妥协,最终壮烈牺牲。

——摘编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陈延年》


(3)根据材料三,说明陈延年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主题四】学史力行

材料四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今天,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109日)


(4)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就青年学生该如何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谈谈你的看法。
9 .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I2),清王朝最后-位皇帝,中国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最后一位承绪封建法统的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正式颁布退位诏书,此诏书(     
A.实现了国家政权和平交接B.具备了宪法和法律的性质
C.宣告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D.是各方面力量博弈的产物
10 . 一种名为“文明戏”的戏剧曾在近代中国流行。中国人郑正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改编为《窃国贼》在中国演出,每场演出观众都大受感触。如图是1916年刊登在《申报》上的《窃国贼》演出广告。该话剧讽刺的是(     
A.宣统帝B.李鸿章C.袁世凯D.慈禧
2022-08-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