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更是我国社会变化最大的历史时期;其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史学界争鸣颇多,以下为几种主要的观点

观点代表学者主要内容
“新陈代谢论”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变革与反变革、反复推进的时代。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1927年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和1949年共产党领导革命推翻国民党,这三次革命高潮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历程。
“民族运动说”章开沅强调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比反封建斗争更为重要。“近代中国的民族运动,是一种兼具民族独立和社会革新双重要求的混合型运动……是近代中国客观存在的发展整体态势。”
“沉沦、上升论”张海鹏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整理自章开沅《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以上任意一种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肯定观点并论证其合理性,也可以否定、补充、修改观点,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2022-05-23更新 | 50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6年,萍浏醴起义发布檄文:“至外而督抚,内而公卿,有能首倡大义,志切同胞者,则我四万万同胞欢迎爱戴……世袭中华大皇帝之权利以为酬报……但得我汉族为天子,即稍形专制,亦如我家中祖父,虽略示尊严,其荣幸犹为我所得与。”该檄文
A.忽视了民权革命的价值B.促进了政治近代化进程
C.弱化了民族革命的作用D.推动了统一政党的筹建
3 . 下图信息可用来说明

①清朝统治危机严重   ②革命志士前赴后继
③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④同盟会的凝聚力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1903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将新政斥之为“假维新”,清廷“见从前守旧的惹出祸来,才敷衍行了一段新政,不过是掩饰人的耳目”“满朝中,除媚外,别无他长。俺汉人,再靠他,真不得了!”陈天华旨在
A.抨击新政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限B.表达革命是国家民族的正确出路
C.揭露清政府假立宪真专制的骗局D.强调清末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地区的资本家鲜有直接投身革命活动的,而新式学堂却产生了一批又一批英勇的革命者。这表明
A.青年学生勇于担负民族重任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
C.中国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D.政府政策不当加剧统治危机
6 . 有学者研究指出,袁世凯当政期间,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日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
A.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
C.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D.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
2022-05-16更新 | 1478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近代某年某月上海《民立报》登载一篇题为“北伐声中之筹款”的文章,写道:“袁世凯违背公法,图翻和议,民国军人更激动公愤,北伐万难再缓”,材料所谈论的事件
A.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B.有利于推动政治革命进程
C.由南京国民政府主导D.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合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辛亥革命前后,“华盛顿”一词在媒体报刊和政界要员访谈中频繁出现。1913年《大陆报》记者弥勒访问袁世凯,告知“有人谓总统欲仿效拿破仑”,袁世凯马上表示:“余欲为华盛顿,非拿破仑也。”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就一直以中国华盛顿而自居。这一现象说明
A.民主共和的理念广为传播B.崇洋媚外的社会氛围浓厚
C.袁世凯积极准备复辟帝制D.政府希望得到西方国家支持
9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国会组织法》,如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谘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居住年限不动产教育程度选民年龄
南京临时参议院居住选区两年以上500元小学毕业21岁
清朝月谘议局居住选区十年5000 元中学毕业25岁
A.政治参与主体扩大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重视进行法制建设D.封建专制思想十分浓厚
10 . 武昌起义前后,南方口岸城市地方精英希望通过签办团防,稳定地方秩序。在筹办过程中,支持“新政”“立宪”的绅士和经营现代工商业的新式商人取代传统乡绅成为筹办团防的首要领导者。这反映了
A.不同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B.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C.地方精英迥异的政治态度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2022-05-13更新 | 706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