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孙中山在1904年的演讲中大声疾呼:“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孙中山致力于(     
A.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B.撰写《革命军》,论证实行革命的必然性
C.创建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D.成立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明确宣布实行“五族共和”。民国建立后成立的“中华民族大同会”在其电文中号召:“鉴民国初建,五族涣散,联络感情,化除畛域,共谋统一。”《共和国历史教科书》强调:“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无所轩轻。利害与共,痛痒相关,同心协力,以肩国家之重任。”至此,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形成的“自在的民族实体”,开始发展成为“自觉的民族实体”。

——摘编自郭盛民《“五族共和”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32年,明确以“民族复兴”为办刊宗旨的《再生》《复兴月刊》等杂志先后在北平、上海创办,《东方杂志》《独立评论》《大公报》等报刊也纷纷以“民族复兴”为话题刊文,认为“民族复兴”是从目前的落后、衰落状态中走出,恢复世界强国的民族地位,恢复文化古国的灿烂辉煌。当时还出版了一些围绕“民族复兴”这一主题的书籍,如吴庚恕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政策与实施》,张君劢的《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王之平的《民族复兴之关键》等。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复兴”的话语和观念很快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也为国共两党高度关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民国初年相比,20世纪30年代民族观的发展,并分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1911年10月10日的起义是仓促发起的,新军军官的秘密被泄露,不到3000人的士兵只得奋起自救,一个本省的旅长被迫统率临时政权;在革命者、立宪派及部分官僚的推动下,华南、华中各省以及东北的几个省,在六个星期内相继宣布脱离满清,实行独立。由此可知,辛亥革命(     
A.使专制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隐藏着失败的危险因素
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仅对南方诸省有影响力
4 . 辛亥革命发生后,各省对县官职位的称呼都未能统一,如陕西、贵州及未独立的8省仍保留“知县”旧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在独立后将县官称为“县知事”,广东、广西称“县长”,浙江则称“县民事长”。直到1912年11月,袁世凯下令县级行政长官均称县知事才逐渐统一。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瓦解了原有的选官秩序B.冲击州县官群体
C.造成中央政府权力分散D.埋下失败的隐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南京临时政府在历史存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但是它颁布了诸多的法令和措施。关于这些法令和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民主政治方面民族工业方面文化教育方面
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设立实业部,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废除清代的一些苛捐杂税,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禁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新编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废止有碍民国精神及非各学校应授之科目”,小学禁止读经科

①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②有利于自由平等权利的实现
③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全面推动了社会进步即近代化的进程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022-12-1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周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现代历史学家章开沅指出,“如果从辛亥前十年的改革以观察帝制以及后面支撑帝制的整个文化改变,从后十年的尝试共和反观革命的成效与不足,或更容易理解辛亥革命本身及其所带来的转变与不变。”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应该(     
A.运用动态和整体眼光B.侧重于发生的时代背景
C.着重于对未来的影响D.着眼于反封建方面作用
7 . 民国初年,长沙女子李欣淑的未婚夫因故去世,父母先是命她守节,后又要将她许配给彭某;李欣淑不满父母所为,毅然出走到北京半工半读。此事在1920年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更是激发了广大青年对旧婚俗的愤恨和反抗。这反映出(     
A.社会转型助力妇女解放B.新文化运动摧毁了包办婚姻
C.辛亥革命推动男女平等D.知识女性成为移风易俗先驱
2022-12-0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英国一直以来对殖民地进行严酷剥削,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北美人民奋起抗争。独立战争始于17754月的来克星顿枪声,17767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也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在独立战争之后诞生了1787年宪法,并于1789年被批准生效。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后虽增加了27条修正案,但迄今仍在生效。

——摘编自魏朝欣《浅述美国法律制度中的立法基础》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近代社会由此开始,其中法律方面表现为对西方法律体系(以日、德为主)的移植。到辛亥革命前后,法律近代化表面上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如《临时约法》颁布,成立国会,组建责任内阁,颁布一系列的法令,但由于当时处于军阀官僚专制统治的特殊时期,法律近代化与现实冲突十分强烈,尤其在与传统法律观念、政府权力构制和法律内部三方面的矛盾冲突更为明显。北洋政府时期,尽管在北洋政府的主导下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文件,但由于大量的外来法律思想的刻板植入没有经过合理的中国化、本土化演变,加上缺乏对外来法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立法的许多方面与当时的中国国情脱节,不符合实际的社会状况,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加之当时特殊的政治社会环境,法律的应然效力与实然效力间存在较大差距,许多法律只能成为一纸空文,难以发挥作用。

——摘编自李伶《北洋政府时期法律近代化与现实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能够制定1787年宪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法律实践与美国1787年宪法实践的不同之处。
2022-12-02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民国初年-一些社会事件的统计。这些现象说明(     

时间

事件

民国初年各种政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多达300个,具有健全纲领或某一方面纲领者也多达35个
1915年北京爆发了抵制“二十一条"的外交运动,80万人口的北京城,仅一次大规模的集会,人数就有30万;而在天津,连续几次大规模的集会,每次都在10万人以上,而当时天津总人口也不过70万人
20 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最初几批党员中,具有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运动经历的人数约占三分之一
A.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B.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C.辛亥革命加速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D.个人选择和国家命运相结合
10 . 1913年,中华民国首届制宪国会召开时,梁启超等人提出定孔教为国教,各省民政长官都通电表示支持,但是该议案遭到国民党代表的反对。经过讨论,最后以“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的条文通过。这说明(     
A.社会发展进步艰难B.立宪与共和的争论激烈
C.革命派具有软弱性D.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