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10月,抗战后方的《大刚报》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被认为是“旧中国所进行的一次社会影响最为强烈”的民调。以下为该民调的部分材料:

《大刚报》1942年民意调查部分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之分类统计


——摘编自杨天宏、宋仕宏:《抗日战争转机与社会心理变化——以1942年〈大刚报〉民意调查为中心的探析》,《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2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大刚报》调查反映的信息,并说明其原因。
2022-12-3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适应练习(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革命战争的推进,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在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下,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开始了党的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摘编自柳礼泉《抗战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普遍深入展开斗争恶霸地主和没收、分配地主的土地。至1948年底,大约有1.5亿人口地区完成土改任务,使得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一胜利,大大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鼓舞了解放军指导员的士气。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土地政策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意义。
3 . 1937年,英国记者贝特兰在书中写道:“‘特区’与以前的‘苏区’相比,发生了某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在政治上,这种变化体现为各个阶层现在都有权选举并参加政府。不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当时“特区”实行的政策
A.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D.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力量
2020-07-28更新 | 380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玉溪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40年8-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在华北展开对日作战,参战人数近40万,动用民工20多万,总计大小战斗1824次,歼灭日伪军4.63万人。这表明该时期
A.抗日根据地获得了较大发展B.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紧密配合
C.持久抗战思想得到贯彻落实D.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2021-01-31更新 | 791次组卷 | 18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专练(新高考)-专题04列强侵略与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37~1941年,华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减息政策,规定民间农贷的年利率一律不得超过或1.但1942年,中共中央宣布除抗战以前的旧债不得超过年利1,外,抗战开始后的新债由债权人和债务人“自由议定”。这一政策变化
A.促成了各阶层团结抗战B.适应了抗战形势的变化
C.导致了封建债务的废除D.减轻了农民的债务负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