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20世纪以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回答:

《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联盟会员国有尊重并保持联盟各会员国领土之完整及现有政治上之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


(1)《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针对国家领土和主权所提出的原则是什么?1919~1922年中国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2)读图1,概括说明华盛顿会议是如何调整列强在亚太地区利益的。

1945年,欧洲战事结束后,盟国坚持对日作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3)根据图1和图2,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什么变化。简述20世纪4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发展反映了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趋势。请用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发展趋势的。
2021-01-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2 .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摘编自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了在中国建立共和政治作出的主要努力。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2019-09-03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洋最古老的文明中心在中国。在中国这个文明中心的周围分布着许多尚未开化的民族,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将他们视作夷狄戎蛮并加以蔑视。文明人有文明主义的教养,朴素人有朴素主义(历史上未受“文明主义”沾染的宝贵品质,包括勇武、协作、质直、刚强等)的训练;文明人善于思考,朴素人敏于行动…更进一步说,文明人崇尚个人自由主义,朴素人固于集体统制主义。总之,在几乎所有的方面,两者之间都表现出了相互对立的特征。

与欧洲各国相比,我们的国家更年轻。如果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建立一个近乎完整的朴素主义社会并非难事,东方社会对我们的希望不正是这一点吗?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东洋的朴素主义民族与文明主义社会》(1940年)

材料二

(一)心理建设方面:…发扬民族固有的精神,则中国智仁勇之三达德,及其所以行此达德之“诚”字。而国父的思想更远承百代悠久之源流,汇通世界进步的学说,以为中国建国最高原理。

(二)伦理建设方面:…发扬国民重礼尚义、明康知耻的德性…以忠孝为根本。

(三)社会建设方面:…由身而家而族,则系之于血统;由族而保甲而乡社,则合之以互助,由乡社以至于县与省,以构成我们中国国家大一统的组织。国家建设之基础在于乡社,我们着手于社会建设,仍必实行地方自治,为民权与民生主义实现的基础。

(四)政治建设方面:…我国政治制度建设必须树立五权宪法与全民政治基础,不受空洞的口号所愚,不被虚伪的形式所惑。

(五)经济建设方面:…应以发达工业经济为基础,为准备实业计划的实施,以完成我们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蒋中正《中国之命运》(1943年)


材料三

对于敌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暴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指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趋势,鼓励抗日军民同心同德,坚决地打倒他们。对于统一战线中各种不同的同盟者…他们的抗战,我们是赞成的;如果有成绩,我们也是赞扬的。但是如果抗战不积极,我们就应该批评。如果有人要反共反人民,那我们就要坚决反对。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

(根据地)各种干部、部队的战士、工厂的工人、农村的农民,他们识了字,就要看书、看报,不识字的,也要看戏、看画、唱歌、听音乐,他们就是我们文艺作品的接受者…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文艺工作者要学习社会,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宫崎市定、蒋介石、毛泽东的思想主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上述三人的思想主张。
4 .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64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廊的满人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菥傣亦由领亭团披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晨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癣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素,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面积和人口统计表。该表主要反映出
时间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百万)
沦陷区解放区
解放区占沦陷区(%)
沦陷区解放区解放区占沦陷区(%)
1944年126.393.674.1207.891.544.0
1945年136.395.768.0247.895.538.5

A.国共两党力量的此消彼长B.日军在华占领区逐渐减少
C.日本战败投降的历史趋势D.解放区在全国的比重缩小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法律法规名称
内容或影响
1911年
晚清政府制定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条规
内容可分为户籍的管理、人籍、户籍、罚则四个部分,确立了户籍管理形式的统一、平等和保障私权的近代户籍管理原则。
1915年
北洋政府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县治户口编查规则》
规定,警察只是对户口调查负监督之责,调查户口的具体事务则主要由“地方自治策事会或乡长办理,以总策或乡长为调查长,策事或乡策为调查员。”
1916年
北洋政府颁布了《京兆各属户口编查单行细则》
1931年
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并于1934年进行第一次修订并实施,1946年第二次修订
分通则、籍别登记、身份登记、迁徙登记、变更登记、登记申请、罚则、附则等内容
1932年
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
通过保甲连坐的办法强化对民众、乡村的控制
1937年
颁布《保甲条例》
1941年
颁布《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

——摘编自《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探析》
材料二   1958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中国按照户口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等一系列政策。……2014年7月3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于日正式发布。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百度新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目前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7 . 日军全面侵华前,日本国内缴纳所得税的人数是100余万人,到1941年时已超过700万人,租税收入达36.9亿日元,占军费开支四分之一强。日本税赋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军国主义思想毒害日本民众B.以战养战使日本攫取大量财富
C.战争极大的消耗了政府财力D.明治维新构建了强大的军工业
2023-02-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等3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年来国际史学界重新界定了二战的起点,其中有观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反法西斯战争始于中国抗战。这一变化表明(     
A.中国抗战的意义得到了重新认识B.九一八事变是二战开始的标志
C.二战经历了由局部到全球的过程D.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甲午战后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痛陈利害;五四运动期间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也有广大工人;抗战时期,全民抗战同仇敌忾。这种变化体现出近代中国(     
A.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D.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2022-08-29更新 | 620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44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针对“英美大资产阶级有无革命性”的咨询,指示“多研究实际而少争论名词”,不能套用战略策略的简单公式。这一指示的作出主要是基于(     
A.日本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B.国内阶级力量的分合变化
C.营造持久抗战的舆论氛围D.巩固统一战线的斗争策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