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政府在可以设司获利的港口设了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负责对舶船运来的诸国物货进行征税,叫做"抽解"。抽解商品分为粗、细两类。就抽解的比例来看,从北宋淳化二年到宋神宗熙宁初年,市舶司的抽分是下降的,从宋徽宗以来到南宋时国家财政恶化,市舶税率逐渐上升。

——摘编自杨文新《宋代市舶司研究》;王兴文《宋代市舶关税的抽解制度及其经济地位》等

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制度。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缴纳5%的关税和2.5%的子口税。1861年总理衙门统辖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在中国确立并合法执行,协定关税和外籍税务司制度为晚清殖民贸易提供了便利。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关税制度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

材料三: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的平均关税为52.9%,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维持高关税税率。改革开放以来,不断降低税率,但是到1992年,我国关税的算术平均税率仍然高达47.2%。1992年后,开始自主降低关税。1996年11月,APEC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宣布:“将在2000年把关税总水平降低至15%左右”。2001年1月1日,中国关税降至15.3%。从2002年起,我国开始履行为加入WTO而承诺的关税降税义务,到2011年将关税总水平降至9.8%。

——摘编自杨瑞《新中国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经济效益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关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晚清丧失关税主权的表现与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税率的变化进行分期,并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03-0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百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2 . 1843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开办墨海书馆;1845年,英人在广州黄埔开办柯拜船坞,美国传教士在宁波开办美华书馆; 1850年英人在上海创办《字林西报》;此后,英美还创办了船坞修理厂、印刷厂、药房、打包厂等等。这一时期外商企业的创办(     
A.表明政府放宽设厂限制B.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催生学习西方的新思想D.服务于西方的殖民侵略
2023-02-03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蒋廷藏在《中国近代史》写到:从民族的历史看……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原因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直到咸丰年间,……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蒋廷黻意在说明(     
A.“天朝上国”思想的巨大危害B.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C.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D.鸦片战争的警示性
2022-12-04更新 | 30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11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值百抽五”(即进出口商品的税率为5%)。这些规定(     
A.捍卫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加速了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C.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D.提升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39年5月。宝顺洋行等40多家在广州的英国商行致书英国外交大臣,称:“对我们和这个帝国(中国)的关系作出重大改变已势不可免;在一个我们的人身和财产受变幻莫测且腐败糜烂的政府支配的国家中。英国商业的开展不会安全,也绝不会繁荣兴旺。”该书信印证了(     
A.清政府腐朽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主因
B.中国排外运动对英国商人打击巨大
C.资本主义扩张推动了英国武力侵华
D.中英两国关系由缓和逐步走向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代西方的战争条约,其固定格式是将战胜者置于战败者之前。而《南京条约》中文原件序言第一句是“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该条约所有涉及中英双方的地方,清政府均把中国排在第一位。这表明清政府(     
A.坚持闭关自守政策B.固守天朝上国理念
C.融入国际条约体系D.否认战争战败结果
7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中约定:“中国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势,议定界址,不许逾越……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这反映了(     
A.英国人不法行为受到遏制B.“华洋分治”有利于清政府管理
C.清朝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D.“因俗而治”民族政策再次创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道光二十六年,英使德庇时请求在西藏定界通商,耆英即以此要求“殊与成约不符”,予以驳斥。德庇时又以前往天津为要挟之计,耆英认为“惟有坚守条约,持以镇静”。道光接报后,也降逾说:“通商一事,更有原立成约,自应永远遵守。”这表明清廷(     
A.深诸近代的国际外交规则B.以条约阻禁列强特权扩大
C.深受近代契约精神的影响D.固守华夷观维护国家利益
9 . 中国近代历史上,“外洋”一词的内涵及使用频率发生了重大变化,如表反映了这种变化的概况。这说明(     
代指“中国近海”代指“欧美等外国”
嘉庆朝(1790—1820)744
道光朝(1821—1850)14119
咸丰同治朝(1851—1874)2725
光绪宣统朝(1875—1911)8148
A.列强侵略导致中国领海缩小B.民族危局冲击中国传统认知
C.政局更替影响词语含义变迁D.清廷基本沿袭传统夷夏观念
10 . 如图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白银外流变化情况(单位: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A.政府未有实际措施应对B.国际收支处于出超地位
C.银贵钱贱民众负担加重D.西方商品倾销势如破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