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有统计资料显示,中英鸦片战争期间,英国的军事投款并没有增加:1840年为1380万英镑,1841年为1240万英镑,1842年为1440万英镑。然而,4000多英军轻而易举地击败了10余万中国军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统计资料明显不符合史实B.英国政府不重视战争的投入
C.历史叙述的主观色彩浓厚D.中英两国军事发展存在差异
2020-03-1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0届高三3月在线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劄(同“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申明
A.冲击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B.使中国丧失部分政治主权
C.表明西方以平等对待中国D.体现英国自由贸易的要求
3 .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证明“弱国无外交”
C.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2019-04-05更新 | 262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2019-01-30更新 | 1577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4届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练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在“剿夷”与“抚夷”的问题上曾摇摆不定。如果说(清政府)对外的“抚”字在鸦片战争初起时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让步,而到19世纪末几乎已成“降”的同义词。“抚”字含义的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博弈
B.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深重
C.清政府国际地位的下降
D.不平等条约的发展延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至1906年,中国自产鸦片584800担,产量达同年外国进口鸦片的11倍,种植鸦片的耕地约占全国耕地的2%。1928年甘肃部分地区鸦片种植竟占农田面积的75%,产值占农作物的90%。这一现象造成的最主要影响是
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B.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加剧
C.清政府禁烟政策的失败
D.西方列强的鸦片在中国滞销
7 . 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
C.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D.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
2016-11-27更新 | 135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