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9-10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1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2021-11-28更新 | 797次组卷 | 168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卷
2 .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2021-10-27更新 | 992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虹口区一模历史试题
3 . 清朝晚期,从“一口通商”到“多口通商”的改变,源于
A.《南京条约》签订B.《天津条约》签订
C.《北京条约》签订D.《马关条约》签订
4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2020-11-22更新 | 241次组卷 | 40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
2020-05-13更新 | 299次组卷 | 30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6 . 2013年是上海开埠170周年。下列条约与上海开埠有关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虎门条约》   ③《上海土地章程》   ④《北京条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 .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
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②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
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A.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0-04-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冲击——反应”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华文明是……内向型大陆文明。……由于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中华文明缺乏内在动力去突破传统框架,它只能在巨大的冲击下,被迫对西方作出反应,这就是费正清著名的“冲击——反应”模式。

材料一   在充满‘不平等条约’的整整一个世纪中,中国这一古老社会和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不断扩张的西欧与美国接触日益频繁,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这种接触对古老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灾难沉重的影响,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古老的秩序进行挑战,⋯⋯中国历史进程是由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的入侵所推动的。

——摘编自费正清、邓嗣禹《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是西方规定了中国近代史的全部主题。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思想主题。……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最后,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

——摘编自《对费正清中国史观的理性考察》


(1)列举出中国近代一个世纪以来不平等条约四例?
(2)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人仿效西方的重要史实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冲击——反应”模式?
2020-03-03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上述马克思对鸦片战争的评论旨在说明
A.落后造成挨打,悲剧结局
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C.中国代表正义,无懈可击
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10 . 改进租界

1930年上海《申报》刊登了上海各路商界总联合会向工部局顾问提出的《租界市政须改进十一条》以下为节选:

(甲)立即无条件完全收回租界……。

(乙)在租界未收回之前,上海公共租界行政,应有改进之必要,分述如下:

(一)租界市政治政权,仅操于占人口绝少数之外人手中,在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之我国居民,无平等参与之权

(二)市政立法机关,……,每年纳税西人,仅举行例会一次,……时间至多不过三四小时,……本会以为……中外纳税人,依照纳税数额之比例,各举议员若干人以组织之,年开会若干次

(五)工部局之高级职员全为外人,……,嗣后须聘用华人,充当高级职员

(六)工部局办事人员,现在利用上述之隔膜,发生许多弊窦,如救火队之趁火打劫,工程处之刁难挑剔,卫生处之吹毛求疵,警务处之包庇欺压

(九)工部局对华人教育,殊欠重视,就预算上观之华人教育经费只及全部教育经费三分之一,就人口上言之,华童校数,殊为过少……图书馆之书籍,全为西文……嗣后华人教育经费应特别扩张,……,华人教育应统交华人教育处主持管理

(十)租界卫生设备,对于华人极不完备,……西人则便利殊多


问题
(1)为什么租界的市政改进计划要向工部局提出?
(2)材料中(甲)项提出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3)你对租界如何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