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针对在中国的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自己,总比让中国人去管理更省心。”列强由此轻易地取了
A.协定关税权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通商口岸传教权
2021-06-28更新 | 691次组卷 | 37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对近代列强在华取得的某项特权这样评价道:“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这项特权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B.关税协商权C.居住及租地权D.领事裁判权
3 .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2021-10-27更新 | 992次组卷 | 58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台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4 . 《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合约之名,而未见其文”。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A.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巨大灾难B.没有促进清朝外交体制的变化
C.清政府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D.有利于英国的治国理念在中国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B.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C.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D.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
2020-10-15更新 | 617次组卷 | 4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6 . 《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主编)记述到:“清朝也给予英国和美国‘治外法权’,意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清政府给予英、美等国的这一特权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
D.使馆驻兵权
2019-11-04更新 | 516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面能佐证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
②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③中华民国定都南京,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8 . 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0-08-25更新 | 99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临海市杜桥中学高一上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
9 .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吏治败坏B.莠民作乱C.贫富不均D.制度腐朽
2020-04-14更新 | 2231次组卷 | 68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的关税固定为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大概会占到英商进出口货物的10%-40%。《南京条约》英方关于关税的约定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主要体现了
A.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
B.英国要求清政府明定关税
C.中英两国走向正常贸易
D.外商反感清政府税制腐败
2019-04-22更新 | 1678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金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