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百姓怕官”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常态。鸦片战争时,广东传出“百姓怕官,官怕洋鬼”的民谣。战后,广州民众成功地阻止英人入城,又有“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民谣。民谣的
A.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反清斗争
B.表明官民关系被彻底颠覆
C.说明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
D.说明民众成为反侵略主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史学界公认,美洲大陆与世界的交流是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的,原产于美洲大陆的许多作物,应该是通过哥伦布及其以后的商船向外传播的。明清时期,有二十几种美洲作物先后通过不同方式、不同路线传入我国,对原已形成几千年的“五谷、棉麻农耕结构”带来了冲击。经过几个世纪的变迁,又形成了一种新的“粮、棉、油型农耕结构”,这是人口的增加和美洲作物传入、普及的互动结果。

人口数量增加需要大量的粮食,导致高产、耐旱、耐瘠薄的美洲作物的广泛传播。花生、烟草和棉花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对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形成强大的冲击;甘薯、玉米和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使得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引起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在农业生产工具进步不大,农药、化肥没有出现的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科学技术手段,也是明清时期农业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是明清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摘编自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引E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对明清时期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卷进文明中来”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3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期居住,或不时往来,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此规定
A.体现了对中国主权的维护
B.成为鸦片战争再次爆发的借口
C.限制了中英间的贸易往来
D.表现出统治者对洋人的警惕
4 . 鸦片战争后,英国与中国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目的的是哪一条款
A.赔款B.通商C.沿海和内河的航运权D.协定关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