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恩格斯说:“每一次历史的灾难都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予以阐释。(要求:信息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1-12-13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锦山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老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诸葛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

——习近平


以上名句蕴含着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度思考,请你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述充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1年12月,当鸦片战争战事正酣,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争执不过为了英国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而并不是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这就是西方学界十分流行的“文化价值冲突论”,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主要是中西文化观念不一,中国人不以磕头为耻,但西方人难以接受。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亚当斯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1-01-24更新 | 982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中国近代史,首先需要回答一个基础性问题:何为中国近代史?换言之,中国近代史起于何时、终于何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近代史指的是从1840年至1919年的历史,1919年以后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现代史。这样的划分是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作为主要标志,不能说没有道理……如今,把1840年至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已成为学界共识。中国近代史时限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反映了人们对“近代”认识的深化。

——摘编自王建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创新发展》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请结合有关史实,选用适当角度评述这种观点。
2021-01-1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访问清帝国。英使带来的礼品共590余件,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乾隆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马戛尔尼提出了开放一些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等要求。对此,乾隆断然拒绝。

根据材料,从当时的中西对比角度,提炼出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主题,论述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学者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计划编写一部主题为“中华儿女齐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通史著作《奋斗中国》。该著作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以“奋斗”为主线展现了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改变家国命运的百余年奋斗历程。著作部分章节标题关键词节选如下:1.粵海杨威2.国门洞开5.中体西用14.庚子国难22移风易俗28.“以俄为师”31,开天辟地42.武装抗争56.共赴国难62.和平之光67.风雨钟山70.当家做主73.自力更生83.跨洋握手90.春天故事95紫荆旗耀98.复兴之梦。


请从上述标题关键词节选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并根据所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对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选词恰当、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

——据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的“变局”观念,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下列关于香港的材料

年份主要事件
1841年1月英国武装占领香港岛
1841年5月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未果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
1860年3月英国强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1860年10月英国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九龙丰岛南端的九龙司
1898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租期99年
1919年1月顾维钧等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指出英国在香港“无继续存在之充分理由”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上,中双方就新界问题进行了一次交锋,但英国则以“防御需要”为由,坚不退还
1942年11月国民政府提出了一份《中英新约修订草案》,明确要求废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后国民政府作出了让步,“中国政府保留日后重新提请讨论此问题之权”
1945年8月在美英的压力下,国民政府重申:“中国不会派军队去香港接受日本投降,以免引起盟军误解。”英国重占香港

——摘编自人民网《香港问题的由来》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关于香港问题形成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