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蒋廷敲的《中国近代史》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到国家兴亡”,该书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中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摘编自《中小学生必读丛书:中国近代史》推介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斗的历史。所谓屈辱主要体现在历史的“沉沦”时期,所谓奋斗,主要体现在历史的“上升”时期。这不是说历史的“沉沦”时期没有奋斗,那个时期中国人民有过不少次的奋斗,但是,由于觉醒程度不够,物质力量不够,斗争经验不够,那时候中国人民的奋斗还不足以制止中国社会的“沉沦”;在历史的“上升”时期,不是没有屈辱,但由于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艰苦奋斗,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中国社会避免了继续“沉沦”。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

阶段特征
1842年到1901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1901年到1920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
19211927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
十年内战时期“上升”与“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
抗战时期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运用所学知识,充分提取材料信息,以"中国与经济全球化"为主题,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即19世纪中期,出现了所谓“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历史新课题,这就是: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访问清帝国。英使带来的礼品共590余件,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乾隆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马戛尔尼提出了开放一些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等要求。对此,乾隆断然拒绝。

根据材料,从当时的中西对比角度,提炼出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主题,论述须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中国近代史,首先需要回答一个基础性问题:何为中国近代史?换言之,中国近代史起于何时、终于何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近代史指的是从1840年至1919年的历史,1919年以后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现代史。这样的划分是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作为主要标志,不能说没有道理……如今,把1840年至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已成为学界共识。中国近代史时限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反映了人们对“近代”认识的深化。

——摘编自王建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创新发展》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学者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计划编写一部主题为“中华儿女齐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通史著作《奋斗中国》。该著作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以“奋斗”为主线展现了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改变家国命运的百余年奋斗历程。著作部分章节标题关键词节选如下:1.粵海杨威2.国门洞开5.中体西用14.庚子国难22移风易俗28.“以俄为师”31,开天辟地42.武装抗争56.共赴国难62.和平之光67.风雨钟山70.当家做主73.自力更生83.跨洋握手90.春天故事95紫荆旗耀98.复兴之梦。


请从上述标题关键词节选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并根据所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对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选词恰当、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士人旅生于1904年创作长篇小说《痴人说梦记》,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贾希仙与同学宁孙谋、魏淡然最为知己,因不愿接受教会教育,三人约定一同逃往上海求学。不料,贾希仙在半路被耽搁,从此三人各奔前途。……贾希仙因在酒楼上无关紧要的题诗遭到捕押,后在友人相助下,逃至一海外仙人岛,拓荒开发,将其建成一美丽富饶的岛国。而宁、魏二人在国内参加会试时上书维新条陈,立志“把这腐败世界整顿一番”,甚至“备办着好头颅,试他阿毕隆刀”,圣眷虽隆,却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抗衡。而与贾希仙本为同道的黎浪仙,因两人存在严重分歧,出走后策划起义,也惨遭失败。


从此篇小说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共和之声震撼中华


上表为两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