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片面协定关税和领事报关制度等。1854年,江海关(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由外籍人士监管洋货、征收洋税的海关。1858年,中国被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任凭清政府总理大臣邀请外人“帮办税务并严查偷漏”。其后,各开放口岸先后聘任洋人开设新式海关,洋人从“帮办税务”的“客卿”,逐步成为主管海关事务的实际领导者。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形成了以外籍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中国近代海关名为中国政府机构,实则为西方列强掠夺中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国际官厅”,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独特缩影。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风雨兼程三千年—中国海关发展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即19世纪中期,出现了所谓“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历史新课题,这就是: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近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演变状况的一些学术观点

遭受破坏和停滞不前1893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效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4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毛泽东也说:”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获得发展联邦德国汉堡大学专门研究中国手工业的许特博士说:“中外不少学者认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破坏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我则认为,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促进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如山东的草帽辫业、烟台和无锡的花边业、广东的抽纱业、北京和天津的地毯业、江南一带的蛋品加工、火柴、皂烛、卷烟、针织以及猪鬃加工等。”有一些国内外学者也有同样的看法。

——摘编自杨宇清《中国近代手工业的演变与反思》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条或多条信息,提出关于近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就所提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2021-09-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来广州进行贸易的国家数以百计,常年在广州居住的外国人有10多万;当时的广州通海夷道”全程14000多公里,经过30多个国家,航线一直延伸到红海,可以说,广州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大港。通过“广州通海夷道”,外国使节、商人、学者、留学生、僧侣纷至沓来。为了招徠外商,发展外贸,增加经济收入,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机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在外国人聚居的“蕃坊”设蕃长一人,由外国人担任,管理蕃坊外国人的事务,招邀外商来华互市,发展外贸。古代广州的对外贸易,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明显的作用。它有着“千年通有无,万里扬中华”的光辉记录。

——据陈柏坚《略论古代广州外贸的对外开放》等整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夕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对外贸易争论,主要围绕是否应该开放对外易的问题而展开。《南京条约》等签订后,讨论这个问题对清政府似乎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但是,被迫开放的消极情结会左右清政府的外贸政策,影响到政府和商民在外贸实践中的效。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崇俭黜奢,土地的原生物加上盐、铁等即可保证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而对满足最基本的生产生活之外的大部分物品的消费皆被视作奢侈而遭贬斥。欧美输入的工业制成品恰好属于如此定义的奢侈品之列。这样,交换“奇技淫巧”的洋货的外贸势必与传统观念相冲突。

——摘编自袁明照、郭丙合《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广州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贸易的态度,并说明其成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英民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下同)处投禀,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摘自1843年《虎门条约》

材料二   1943111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同日,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与英国代表薛穆、黎吉生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这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美英两国同时撤废在华治外法权。很快,巴西、加拿大、挪威、荷兰、阿根廷等国也先后与中国商订新约,放弃在华特权。

——摘编自胡星斗《民国政府收回治外法权的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规定英国在华享有什么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规定产生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并分析这一成就取得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一个国家司法主权的主要因素。
2021-06-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7年,清政府撤销其他口岸,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当时关税税率大体为进口税率16%,出口税率4%。1842年,《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商交纳进口、出口货税的标准须与英人“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材料二   争取关税自主、收回关税主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内容。1923年,广州政府拟收回海关用人管理权,英人因此派兵占领海关,中共中央号召各区及地方同志召集全体紧急会议,筹备联络各团体发起剧烈的排斥英货运动。1924年,恽代英撰文指出:“我们现有的关税制度,正是国际资本主义征服中国最重要的武器。”邓中夏也撰文指出:“欲救中国,必先收回关税主权。”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发动和精心组织下,北京3O多个团体召开关税自主国民示威运动大会。

——摘编自董振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关税自主活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关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关税自主而进行的努力,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7 . 海防建设是世界各国维护领海主权的重要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842年8月29日南京下关江面艘外国军舰上的情景。     


材料二   甲午一战,中国不但战败,而且蒙垢受辱。中国军队始终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形胜之地一一委弃,临阵不战而逃。中国殷殷寄以厚望的舰队被可耻地驱逐到设防的港口内,匿不出战。

——《远东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基于明朝的海洋观念和政策体现在“海禁”与重陆轻海的防务策略上,清朝统治者长期奉行重视西北边防而轻视东南海防的观念。而对于东南海疆采取保守防御的方针,在对台湾省问题的认识上曾有人提出弃台的主张,康熙曾言“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

—— 摘编自《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材料中的“外国”最有可能是何国?在此情景出现的次年,此国又在中国获得了哪些特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中的“港口”指的是哪里。中国舰队“匿不出战”对这场战争的态势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海防废弛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执行“值百抽五”的低关税税率。直至20世纪20年代末,才争取到关税自主权。在长达8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物价上涨,这一税率曾经经过几度修订,但平均税率从未真正达到过5%的水平。即使是标榜自由贸易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的进口税率往往也比中国高得多。例如1859年英法签订的互惠关税协定,英国以降低法国酒的进口税为条件,换取法国降低英国各种麻、棉、毛织品的进口税,但平均税率仍达到15%,比当时中国对同类货物所征的进口税率高出3倍。废除协定关税制度,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成为近代中国实现独立自主的必须之举。

——摘编自江争红、马陵合《关税修订与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1927~1937)——基于有效保护率的分析》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执行了坚定的自由贸易政策,1853年进一步削减关税,1854年又使蔗糖关税均等化。1860年,英国首相实行了英国对外贸易完全自由化的第一个预算。在这一年里,税目削减到48个,废除了其余大部分食品关税,所有来自英国领地的进口品享受的优惠税率也被废除了,只有蔗糖和糖果进口税依然是重要的财政来源。后来的预算又免除了木材关税,1869年取消了谷物进口的注册费,1875年免除了蔗糖进口税。1860年以后,只有少数商品保留着进口税,像葡萄酒、烟草、咖啡、茶叶和胡椒等。

——摘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关税的不同特征,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关税造成的不同影响。

9 . 近代中国史不同的历史分期体现出不同的叙事体系,历史观念的更新也影响着历史分期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分期问题框架下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催化剂,体现着自己的历史价值。太平天国政权本身的农村政治并不能为中国提供任何资本主义因素,但起义者的战斗为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化的启动打开一条可以施展的新格局。相比之下,1840年的鸦片战争并未给中国社会带来整体性的政治观念的更新和新经济因素的引进,而1861年因为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太平天国安庆失守、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清政府设立总理衡门,更有理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王明前《中国近代史开端1861年说》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递进过程中,甲午战争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甲午战争把维新思潮推向高潮同时,又促成了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维新派指出,当时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挽救民族危机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进行改革,奋起救亡。这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迅速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爱国救亡运动。我们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是因为它第一次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上政治舞台,而且它还促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由前期的不完全形态向后期的比较完全形态转化。因此,就严格意义来说,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作者以1861年标志性事件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的依据。

(3)运用上述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