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中央的外交决策机构主要是军机处,外交决策方式是以“奏折朱批”为主: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设立了新的机构--钦差五口通商大臣,作为固定的同西方各国交涉的地方机构,地方督抚也参与外交决策。这一变化体现了
A.中央集权决策出现下移趋势B.地方割据局面初步形成
C.传统华夷观念遭到彻底否定D.鸦片战争破坏中国主权
2021-07-1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马可·波罗的中国行之后,一个极为正面的中国形象在欧洲流传长达五个多世纪。这一趋势在17~18世纪通过天主教传道使团得以强化。不同于由世袭贵族及教士把持的欧洲,这个国家不论出身而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现实给天主教传教士们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皇帝对他们而言就像一个开明君主——哲人王,并通过文官系统来保障一个和谐、文明且不穷兵黩武的天下。以至于伏尔泰与莱布尼茨等欧洲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将中国作为正面的外来形象用来批判由教士与世袭贵族把持的欧洲教廷。

18世纪末,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开始急剧恶化。对比共和体制诞生的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工业革命,中国不仅被认为是无可救药地落后,而且毫无发展能力。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后,中国形象重新走向正面。鉴于欧洲文明的集体自杀,他们从中国引入充满神秘色彩的“道”,以拯救受自身文明进程所羁绊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深受朝鲜战争及东西冷战的影响,中国形象再次开始走下坡路。

可进一步断言,人们眼中的中国形象实际上很少是为了说明中国,而是用来满足有关自身民族的存亡、恐惧以及自身政治需要。这正印证了犹太人的一句名言: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

——摘编自(德国)卜松山《发现中国:传统与现代》


(1)依据材料,概括17~18世纪以来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并分别指出每阶段变化的原因。
(2)结合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你如何理解“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这句话。
2020-04-20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D.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4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2020-05-12更新 | 978次组卷 | 11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这种现象说明
A.广州海关未能有效的行使职权
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
C.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
6 . 近代中国入境旅游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在华旅游只限于通商口岸;《天津条约》打开了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大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入境旅游基本放开。到20世纪20年代,各种形式的入境旅游都有长足增长。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始了外交近代化B.中外交流范围逐步扩大
C.中国通商口岸逐步增多D.列强对华侵略逐步加深
2022-06-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伟亚认为:今日存在的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关系是16世纪以来欧洲全球扩张的产物,并已成为一种“自然化了的霸权话语”。这里“自然化”指国家间应相互来往这一准则已成为大家接受的常识(其实一个国家或应有选择不与某些或所有其他国家交往的自由),而“霸权”则意味着没有此类交往传统的国家不得不按照他国制定的规则同意参与这样的国际交往。

——罗志田:《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研究:〈怀柔远人的史学启示〉》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封闭大门被迫打开,晚清中国逐渐卷入以英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的中西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国渐渐萌生了主动加入世界体系的愿望,而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了解和熟知国际社会成员之间业已形成的一套规范制度。……《万国公法》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得益于美国长老会在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着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的事件和努力得到了清廷政府的支持。……总理衙门认为翻译《国际法原理》,试图了解国际法的动机是中国对外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客观需要,合情合理,应予支持。

——《万国公法的翻译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7—19世纪欧洲在国际关系领域“霸权话语”确立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中国外交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1-11-16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840年8月15日,钦差大臣琦善给英方复函时,放弃“谕”“批”等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此式旋被仿效,成为中国外交文书的重要范式。从12月3日开始,照会中“天朝”两字被悄悄取消,自后成为定例。上述变化
A.表明中英两国实现平等交往B.反映中国国家主权遭到破坏
C.体现了清政府主动学习西方D.折射出传统外交观念的转变
2021-06-01更新 | 1118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后,以产棉为大宗的江苏南通“稻则不足供一邑之食”,只好仰仗他乡输入粮食;原本就缺粮的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等省也因为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而不得不从江南、东北输入粮食。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经济重心发生重大变化
C.传统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降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行商浩官我可以讲一下发生在近50年前的一件事,作为另一个例子,来说明他的慷慨或宽宏大量的性格。这件事是因为他的要求没有被遵守而造成的。我们曾为他运输一船货物——主要是属于他个人的生丝,这些丝是他从产地收购的。当时,丝卖掉后获利极大。他的要求是将所得利润用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汇票转回。令我们吃惊,同时也让他失望的是,这宗货物的利润却被转换成一船英国货物,而贩运大宗英国制品在当时是不明智的,因为自由贸易刚刚开始,英国商品市场很小,而丝的需求量很大——这样一来,他损失了几千元。当他得知自己的要求被误解的同时,也接到我们的通知:他不应因为这次事故而蒙受损失,为了弥补这次损失,我们将把赔偿转入他的账户中。这位老绅士用洋泾浜英语回复说他要想一想,第二天再告诉我们他的决定。到了第二天,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用手杖敲击地板,强调着他的决定:请给C先生写信,告诉他今后一定要仔细。他接受了英国的羊毛制品,却不收任何赔偿。

——(美)威廉·C·亨特《广州番鬼录》

(注:18251844年亨特在广州从事商业活动,本书为其所记见闻。材料中的“浩官”是广州十三行的一位中国行商。)


请回答:
(1)请从材料中分别提取19世纪前期中、英两国外贸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40年后中国的外贸状况发生了何种变化,并说明原因。
2021-08-0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