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故乡。清中期后茶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前夕年出口量近40万担。五口通商后,洋商闯入广州、上海等地设行抢购茶叶,夺走了中国茶叶贸易自主权,打破了官商对茶叶的控制和专卖。为适应出口需要,老茶区深挖潜力,扩大生产规模,新茶区也不断出现。中国茶叶在19世纪80年代前,基本垄断世界市场。1870年至1876年出口稳定在180190万担之间,1877年突破200万担,并继续有所增长。然而繁荣掩盖着茶叶厘税太重、粗制滥造、流通环节太多、剥削加重等严重问题。1891-1920年出口从170180万担逐渐下降,1917年锐减至40多万担,从此再也没有恢复之日。

——摘编自陶德臣《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材料二   印度本不产茶,19世纪30年代初,英属印度始从中国引种茶籽茶苗,发展茶业经济,成立阿萨姆公司,不断引进茶籽种植。1848年,茶叶经济间谍福顿潜入中国内地,窃取了大量茶叶情报以及种茶和制茶的技术。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阿萨姆种也日益代替中国茶种。植茶公司日益增多,印度茶产量稳步增长。1872年,揉茶机制成并在阿萨姆茶业公司装置使用,机器制茶很快代替手工劳动。大规模的资本主义茶场及股份制茶厂占据绝对优势。1881年成立印度茶业协会,使印度茶业经营“进入普遍化、系统化及单纯化之时期”。1900年原茶业协会成立科学部,专门研究茶叶生产制作。至20世纪初,印度成为世界头号茶叶生产、出口大国,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50%以上。

——摘编自陶德臣《英属印度茶业经济的崛起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茶叶经济崛起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印度茶叶的发展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2 . 禁烟运动发生后,英国资产阶级纷纷要求英国政府对中国发动战争。如表是他们向英国政府的提出的建议。这些建议反映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
建议一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大不列颠现在极应以武力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了
建议二我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要求,只有充分的武力,才能有希望得到
建议三希望政府能利用这个机会,将对华贸易置于安全的、稳固的、永久的基础之上

A.维护大英帝国的尊严B.对中国禁烟运动实施报复
C.显示英国武力的强大D.满足资产阶级的经济需求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3 . 1843年,中英签订《海关税则》,其中规定的进出口货物税率,比鸦片战争前降低了50%左右,有的甚至降低了90%。《海关税则》还规定,凡未列入本税则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由此可见,《海关税则》
A.有利于外国商品输出B.标志着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保护了中国民族工业D.违背了英国自由贸易理论
2021-04-19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Ⅱ卷)03
4 . 1841年,琦善在定海期间,面对英军的武力威胁,私自妥协,道光帝斥责他违反朝廷规制;1842年,伊里布赴定海办理“夷务”期间,擅自收受英国俘虏的礼品,道光帝“告以天朝定制”“着将全数发还”。这反映出当时道光帝
A.外交思想仍受华夷观念影响B.已具有维护民族权益的意识
C.试图维护中英正常贸易关系D.注重规范外交官的政治行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茅海建在谈到鸦片战争时说道:人们在体会现实时“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这主要说明鸦片战争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B.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C.中外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D.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
19-20高二下·河北衡水·期末
6 . 鸦片战争后,民间人士为抵制外来鸦片的入侵,纷纷主张弛禁土产鸦片,扩大罂粟种植面积,以期“阴抵洋药,并暗收利权”。清廷重臣、开明士绅亦积极参与其中,“鸦片商战”由此盛行一时,成为近代鸦片泛滥的重大诱因。“鸦片商战”的盛行
A.反映出近代国人维护利权时的非理性B.有力地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C.是近代国人抵制经济侵略的积极成果D.反映出政府抑商政策走向松弛
2020-07-14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新课标Ⅰ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建立,传统单一的法律体制局面被打破,打乱了清王朝的法律体系。《大清律例》不得不进行修改。经过甲午战争和庚子事变的创巨痛深,清政府由被动走向主动,开始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改变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传统架构,建立诸法并重、诸法分立的近代法律体系,与世界法律相衔接。例如,区分实体法和程序法,制订刑法、民法暨诉讼法,以及其他部门法。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公民有人身自由权,即不受非法逮捕、监禁、处罚权。而从《大清民律草案》来看,更为“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尽管作过民事调查,却没有很好地容纳本国民事习惯,当时便遭到猛烈抨击,民国初年最终被废弃。

——摘编自李育民《中外条约关系与晚清法律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法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