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1864年,恰值《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总理衙门曾为此专门拨付500两银子,命令将印成的300部《万国公法》分发给各通商口岸,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这是19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人所能接触到的国际法汉译专著。这反映当时
A.《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则B.清政府盲目自大心态的消失
C.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D.清政府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
2 . 19世纪60年代以前,清廷认为迁居海外无异于“弃绝王化”,不仅禁止移民,而且对回国者严加制裁。1877年,清廷任命当地华侨领袖为新加坡首任领事,并于1893年正式解除了“华侨海禁”。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清廷
A.对地方控制能力不断下降B.受制于列强政治裹挟
C.对华侨经济实力有所考量D.不堪巨额赔款之重负
3 . 1863年到1891年西方国家在华主要机器工厂和主要经营内容如下表,这些企业的创办
A.说明西方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占据主导
B.表明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
C.反映了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华原料掠夺
D.体现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减少
4 .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于2019年9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六件圆明园兽首铜像(见如图)终于回到了祖国,在国博馆重聚出展。这些兽首铜像当初流离失所,是由于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英法联军侵华
C.日本发动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020-03-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边疆不断出现危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继而,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这些都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1900 年,义和团运动高涨,八国联军趁机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材料二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地采用着如同下面所说的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上述这些情形,就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后的新的变化的又一个方面,就是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世纪40-90年代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以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国家出路的探索?
2020-02-29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历史试题
6 . 1857年3月,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文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 “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马克思在这里所描述的战争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克里米亚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2020-02-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由英国人创办的《北华捷报》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报道,其意图是
爆发前夕对“亚罗号事件”进行了重点聚焦和舆论塑造
英军攻占广州之后对清军的战败、清朝官员的被捕,塑造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负面形象
战争进入尾声时期大量发表有关中国国民性的报道文章和评论,公开呼吁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

A.跟踪报道还原事件真相B.揭露清政府腐败无能
C.渲染对华战争的合理性D.大搞噱头以吸引读者
8 .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这反映了清政府
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积极维护国家的主权
C.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
9 .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从1858年起英商运入中国的货物,或从中国运出的土货,除缴纳一次5%的进出口关税外,只需再缴纳2.5%的子口税,便可任意输往中国内地,不再负担其它任何征课。子口税制度的出现
A.有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B.表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促进列强转变了经济侵略方式D.加速中国传统经济模式解体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重大事件
1861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75
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
1901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中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1912南京临时政府改外务部为外交部
1915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1919巴黎和会将德国原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1928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1943
国民政府与美英等国谈判,废除“治外法权”,美英放弃了包括领事裁判权在内的特权


从上述重大事件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叙述清楚,条清晰,史论结合)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