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2022-02-26更新 | 1399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广西灵山县新洲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3 . 1860年,额尔金向外交大臣陈述了火烧圆明园的经过,他写道,“焚毁圆明园和要求赔款,名义上是补偿那些受难者,实际上是谈判前的一个步骤”,他因此相信,“中国人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记住我们给他们的教训”。由此可判断,焚毁圆明园的主要目的是
A.蓄意掩盖列强抢劫圆明园的罪行B.意图报复清政府的非法扣押
C.为战后谈判向中国攫取更多的利益D.缓解国内侵华舆论不良影响
4 .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大防因之完全崩溃。”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9-12-21更新 | 390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019-01-30更新 | 2106次组卷 | 52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19-01-30更新 | 1817次组卷 | 59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10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7 . 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而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北三省移民章程。这说明
A.政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B.移民政策的变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
C.政策逐步调整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D.向东北移民完全由政府主导
2019-01-06更新 | 129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开学)文综历史试题
8 . “自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逼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材料反映出晚清当局者在19世纪后60年
A.面对民族战争的矛盾心态
B.无所依傍和茫然自失的心理
C.民族抵抗意识的丧失
D.传统意识支撑下的排外思想
9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了只有外国商人才能享受的“子口税”特权。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而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子口税制度
A.增加了清政府的收入
B.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C.便利了外国商品倾销
D.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
10 . “汇集着西方少有的联合行动的军队官兵、外交官和神甫们的见证录,叙述了维多利亚女王与拿破仑三世军队的丧心病狂和贪得无厌,斥责了傲慢的西方两大帝国对傲慢的东方天朝的横加侮辱……。”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北伐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