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中文本第十款规定: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英文本该款为“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establish at all the Ports…..a fair and regular Tariff of Export and Import Customs and other Dues,which Tariff shall be publicly notified and promulgated for general information”(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方代表提出增加补充条款,英方乘机诱骗。在随后签订的补充条约中,26类160余中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了下来,清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实际税率在5%左右,为当时世界最低)的权力。中西关系时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沉梦就此被粉碎。

----摘编自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的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还像一个“大葡萄叶子”,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已经变成了一个上半部分被挖去的残叶,好听些说它像“公鸡”的形状,其实是想掩盖我们的屈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哪一个条款?该条款的表述是否同材料一致?说明理由?
(2)材料二反映中国的哪一主权遭到破坏?
(3)材料三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次战争?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说明欲掩盖的屈辱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带给中国的屈辱。
2020-12-29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晚清大臣何桂清在《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订立后,又向咸丰皇帝明确提出,“驭夷之术,不外待之以礼、示之以信二者”。“将天津所定条约与上海所订善后章程,通行经办通商各衙门,一体知照。”并且得到了咸丰的谕准。材料说明清政府
A.内部存在着重视条约倾向B.严格要求外国侵略者守约
C.外交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D.制造些摩擦摆脱条约束缚
4 .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帝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表明清政府
A.顺应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B.对近代国际关系规则的无知
C.同意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已认可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4年8月19日人民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选择》一文提出:面对西方坚船利炮工业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局,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开始了寻求独立、民主、富强的“追梦”过程,中共成立之日起就自觉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依靠人民实现了“圆梦”之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2)试分别概述文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