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1864年8月总理衙门颁布条例∶“各关所有外国人帮办税务事宜,均由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募请调派,其薪水如何增减,其调往各口以及应行撤退,均由总税务司作主。……客口税务司、总办、扦子手、头目四项、若有不妥,由总税务司一人作主撤退”。这种英人控制中国海关的现象,其直接影响是(     
A.便利了列强对华拓展市场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导致了经济结构开始变动D.削弱了清政府统治地位
2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对外交往机构——驻广州的五口通商大臣。1859年移驻上海,后改称南洋通商大臣,1861年划归总理衙门管辖。这种转变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B.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C.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加深D.对外交作用认识的深化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2021-10-23更新 | 867次组卷 | 4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1864-1879年烟台进出口商品总额示意图。据此,可以判断烟台
A.对外贸易因开埠持续发展B.民族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
C.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色彩D.关税主权被西方列强控制
2021-05-13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大防因之完全崩溃。”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6 . 如表中英《天津条约》部分条款规定,这表明当时(  )
第二款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意存睦好不绝,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
第五款大清皇上特简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

A.国家外交主权遭受侵犯B.闭关锁国局面已被打破
C.中国外交近代因素增强D.传统朝贡体系不复存在
7 . 19世纪50年代初,在与英、法、美等国进行“修约”的谈判中,清政府对于英、美公使提出的公使驻京、到内地自由游历、经商等要求表示是万万不可允许的,而对于免交欠税、废除广东茶税每担多交二钱等要求,虽然旧约中没有却表示仍可相商。这说明
A.中外交往在协商中趋向平等B.清政府极力维护传统外交体制
C.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转变D.清政府拒绝“修约”有其合理性
8 . 有学者认为,“经过这场战争,北京的官员就这样创立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新秩序,而滞留在长城以外热河的朝廷则怀恨在心。随着新条约的履行,热河和北京之间的观点分歧不断扩大。”这场战争导致
A.中国与西方列强矛盾加剧B.晚清政治局势日趋动荡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晚清中央权力基本下移
2020-09-10更新 | 14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晚清大臣何桂清在《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订立后,又向咸丰皇帝明确提出,“驭夷之术,不外待之以礼、示之以信二者”。“将天津所定条约与上海所订善后章程,通行经办通商各衙门,一体知照。”并且得到了咸丰的谕准。材料说明清政府
A.内部存在着重视条约倾向B.严格要求外国侵略者守约
C.外交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D.制造些摩擦摆脱条约束缚
10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时,大多数民众就地观战。英军登陆后,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和粮食。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些普通民众也加入了哄抢圆明园财物的行列。由此推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
①中国人缺乏国家意识   ②封建统集团腐朽   ③中国民众落后   ④英法联军实力强大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