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858年,英法等西方国家通过《天津条约》获取了在内地游历、经商等侵略权益,但1863年之前,西方人在华游历的首选之地为东三省、天津和北京,而1865年之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逐渐成为西方人游历的热点地区。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东南互保”符合列强利益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性
C.传统的宗藩关系逐渐解体D.西方侵略势力伸向东南沿海
2 . 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前夕,天津的一些铺户、船民、盐民等自发要求彼此联络,共御外侮,当地官员连忙上书表示“民情汹汹”“盗贼四起”,并将有限的军力用于压制商民。这最能说明当时
A.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B.封建政府和人民大众矛盾尖锐
C.天津民众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3 . 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的中枢决策皆出于军机处,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二十年里,中外因战事须繁而多交涉,使得外交决策成为清政府的头等事务,在延续了决策方式和决策信息来源的基础上,钦差大臣开始协理“华夷”事务,地方督抚开始参与外交决策。这反映出
A.中央集权决策呈现了下移的趋势B.中国外交决策逐渐走向近代化
C.侵华战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D.汉族官僚地主掌握了国家政权
2021-12-19更新 | 37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大附中、渭北中学等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北京条约》签字后,英、法等国公使就当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2年1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这主要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A.开启了中国近代平等外交B.推动了清政府机构近代化
C.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据此可知,“修约”要求的实质是
A.占领中国更多的领土B.进--步扩大侵略权益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D.获取更多的战争赔款
6 . 晚清鼠疫肆虐闽南,时称“香港症”,1884年传入厦门后,沿海岸线向北传播,福州、惠安、莆田等地均有流行。而不临海、内陆交通发达的闽北出现鼠疫疫情的时间则比较晚。究其原因是
A.中法战争退滞了疫情B.中国国门被逐步打开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闽南交通比闽北发达
7 . 马克思针对中英《天津条约》辛辣的讽刺道:约翰牛(暗寓英国人)并不坚持要称自己为神国或圣朝,只要正式文件中除去表示“夷狄”意思的字样就满意了,这在自称‘天朝’的中国当局看来,约翰牛该是多么谦恭啊”。马克思意在强调此条约
A.明确了列强与清政府的平等地位B.是列强强迫之下的不平等条约
C.符合工业化时代自由贸易的要求D.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迷梦
8 . 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是古代中国政制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九卿"职责表格(注:"九卿"既是官衔,又是官署之称)


材料二     唐“六部”职能表格



(1)据材料,指出秦九卿与唐六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唐代六部机构中,"吏部""户部"分列前两位,说明其原因。
(3)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指出其反映的时代变化。
9 . 1864年,恰值《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总理衙门曾为此专门拨付500两银子,命令将印成的300部《万国公法》分发给各通商口岸,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这是19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人所能接触到的国际法汉译专著。这反映当时
A.《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则B.清政府盲目自大心态的消失
C.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D.清政府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
10 . 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做了规定。这反映出
A.清廷舍弃了传统华夷观B.清朝利用国际法维护利权
C.英国谋求扩大侵华权益D.中英间形成平等外交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