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1 . 《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时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材料一:


材料二:

   


(1)就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而言,属于原始史料的是,非原始史料的是        (填字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三个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并分析其侵略意图。
(3)从“动机与效果”的辩证视角,谈谈“开埠”条款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019-10-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2 . 条约之殇
某同学通过编写“三字歌”的方式学习和记忆历史,下面是他针对中国近代三个不平等条约编写的“三字歌”:
第一首
英国人,起争战。求议和,在下关。
五口通,港岛占。____,失主权。
最惠国,裁判权。居租地,有特权。
坏主权,进程转。入市场,独行断。
第二首
众列强,条约修。新增加,通商口。
____,长江游。可通商,教传授。
赔白银,内地游。清政府,变结构。
洋务兴,技术求。现代化,步始走。
第三首
明治后,日本强。侵朝鲜,灭北洋。
清政府,应约往。割台湾,赔银两。
开口岸,____。侵略深,瓜分狂。
国事艰,改革忙。各阶层,救危亡。
问题:
(1)请将“三字歌”补充完整。
(2)三首“三字歌”分别对应哪些不平等条约?
(3)依据上述“三字歌”,评价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2019-10-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
3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这一行为
A.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B.推动洋务运动的兴起
C.彰显爱国的民族情怀
D.获得当时政府的支持
4 .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d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对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4)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在什么时候得到了解决?
2019-09-2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5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说:“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材料中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认识是
A.改变闭关自守,了解各国情况
B.办理对外交涉,形成外交制度
C.了解各国情况,办理对外交涉
D.巩固朝贡体制,加强对外交往
2019-09-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中国人还担心,(如果拒绝美法的要求)法国人和美国人将为那些通商特权去感激英国人而不感激中国人。……中国决定同意美国和法国的签约要求。”这一现象当发生在
A.两次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候
D.华盛顿会议时期
2019-08-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7 . 天朝的回复

在与列强谈判《天津条约》时,针对列强提出的条款,清政府官员回复如下:

本大臣等将节略带回,详加批阅,即如欲驻扎京师、随意内地往来、鸦片土进口报税等条……京师为辇毂(代指皇帝)重地,京畿并内地各处,从无外国人混入其中,试问责国尺地寸土,能畀我中国乎?应勿庸议。又欲与中国地方官交往一节,原有议定体例,我国大吏,各有职任,贵公使所到之处,岂能纷纷会晤?至鸦片土通商税则,……可在五港纳税,内地关津,不再重行征税。


(1)《天津条约》签订于哪一场战争中?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列强有哪些?
(2)概括清政府官员的回复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3)你如何看待清政府官员的回复?
2019-08-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19世纪50年代,咸丰帝不得已采取依靠地方的做法:下令各省兴办团练,允许地方征收厘金、办理捐输以补军费不足。上述做法直接导致了
A.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B.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严重危机
9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B.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2019-06-04更新 | 2536次组卷 | 77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南京条约》签订后,江苏布政使李星沅气愤不已,说条约中“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中英两国“官员平行”等内容,实在令人无法接受,深忧“下秋万世何以善后”。达反映了清朝政府精英
A.极力维护国家主权
B.华夷之辨观念存在
C.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