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图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漫画杂志《笨拙》1860 年 12 月 22 日刊登的漫画。该漫画可用于说明(     )
A.清王朝落后挨打的必然性B.列强扩大殖民权益的野心
C.中国外在形象的演进过程D.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 . 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的中枢决策皆出于军机处,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二十年里,中外因战事须繁而多交涉,使得外交决策成为清政府的头等事务,在延续了决策方式和决策信息来源的基础上,钦差大臣开始协理“华夷”事务,地方督抚开始参与外交决策。这反映出
A.中央集权决策呈现了下移的趋势B.中国外交决策逐渐走向近代化
C.侵华战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D.汉族官僚地主掌握了国家政权
2021-12-19更新 | 36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大附中、渭北中学等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条约谈判:“怡亲王深深明白,对于咸丰皇帝来讲,开放天津不是个事儿,赔银一千六百万两也不是个事儿,带几百人进京换约也不算事儿,就这个夷人亲见皇帝,它是个事儿,事关国体啊。”这反映出清政府
A.缺乏近代外交观念B.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C.积极融入国际潮流D.重视维护国家主权
20-21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4 . 2019年11月,圆明园马首铜像由港澳爱国人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马首回到阔别一百多年的家园向世人昭示“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马首最可能流失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1-09-08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这一行为
A.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B.推动洋务运动的兴起
C.彰显爱国的民族情怀
D.获得当时政府的支持
6 . 为适应西方外交代表驻京的需要,中国被迫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9世纪70年代后,该衙门的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衙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外交部”。这反映出当时
A.列强势力集中在两江和直隶总督辖区
B.地方实力派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
C.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举世公认
D.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士大夫将清王朝的“第二次繁荣”称为“同治中兴”。同治中兴主要是指通过整肃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传统秩序的种种努力所取得的成效。科举考试再度举行,这些考试尽管还是采取考八股文的形式,但却强调当时的现实问题。在官场内,更严厉地整肃纲纪,严惩贪污腐败。与此同时,在对外事务中,殚精竭虑地保持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以便为国家提供重建和自强的机会。然而,同治中兴显然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它未能使清王朝恢复到足以体面地生存在近代世界的水平。它对西方军械、技术和外变的模仿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所在——政治体制、社会理论、哲学、艺术——全然没有触及。从历史的眼光看,它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同治中兴”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同治中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据材料分析,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B.保证列强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权利
C.帮助清政府巩固统治D.确保能够在议定通商口岸倾销商品
2017-06-01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江苏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