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某学者总结了清朝的“三副面孔”,如表所示。这反映了
面孔表现出处
虚骄:天朝上国的傲慢“礼部堂官引贡者入……行三跪九叩礼毕……皇帝降旨慰问”李云泉:《宾礼的演变与明清朝贡礼仪》
虚惊;面见公使的恐惧“现在十余国通商立约,分住京师与各省口岸,实为数千年一大变局”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文》
虚惧:城下之盟的平等“中国优礼诸国使臣,断不至与彼此两国平行体制有所不同”王开玺:《清代的外交与外交礼仪之争》

A.清政府腐败致外交接连失利
B.中国外交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020-02-2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0届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下表显示了不同时期晚清政府外交应对挑战时的举措。无法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1842年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
1860年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
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
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
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A.具有被动性与保守性B.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C.忽视国家利益的维护D.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
3 .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材料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
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两千年时间里,中国依靠其优越的文化、富足经济、军事力量,在东亚保持领袖地位,而朝鲜、琉球、安南、缅甸等周边小国则接受小伙伴的地位。构成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不平等,“国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国际法来制约,而是由所谓的封贡体系来支配。封贡体系体现了儒家的礼仪观念,并确认一个等级制的世界秩序中国在其中享有优越地位,安如磐石且不可侵犯。清廷坚持封贡体系不仅适用于亚洲周边国家,也适用于其他想与中国建立关系的西方国家。清廷把西方国家的使节当作藩属国使臣对待,作为内政的一部分由礼部和理藩院负责处理,而没有专门常设的外交机构。

——摘编自徐中约《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的纷纷涌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闭关政策。清廷中一些比较早的“开眼看世界”的大臣开始探索在西方外交语境下建立适应国际交往需求的外交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1860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外交体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说明其与西方近代外交体制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机构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2020-02-0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出清政府
A.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B.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D.推动政治体制的变革
6 . 自孔子以来,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的把华夏以外一切外族的人和事称作“夷”的做法被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所限制,这是“洋”与“夷”替代的交接点,这一替代说明
A.中国与外国实现了外交平等B.国人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C.国人已经抛弃天朝上国观念D.中国传统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2020-01-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由皇帝指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批准在北京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历程B.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2019-12-28更新 | 915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大防因之完全崩溃。”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9-12-21更新 | 392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北省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六调月考历史试题
10 . 美国驻华公使瑞德威廉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从外交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国同意打开门户……绝对和彻底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个角落。她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这封信最早当写于下列哪个条约签订以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