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朝野上下却沉浸在“施予恩惠以求羁縻”的迷梦中。即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后,清廷最怕的也不是割地赔款,而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说明
A.清政府内部始终坚持“华夷之防”
B.制度层面的藩属体系彻底崩溃
C.封建天朝体制的束缚依然严重
D.外交近代化阻碍清政府集权政治
2 .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证明“弱国无外交”
C.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2019-04-05更新 | 262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862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有文字难辩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这反映了清政府
A.形成新的外交理念
B.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
C.全面推动洋务运动
D.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

4 . 礼仪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二   

材料三   以往,很多学者把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原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其总趋势。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任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经济变迁的推动
C.理学功能的更新
D.社会危机的影响
6 . 恩格斯在评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出:“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对俄国有利”的主要原因是
A.割占中国土地
B.强迫中国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破坏关税自主
7 . 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