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世纪60年代,中国与列强的关系相对平稳,如有些洋务派官僚所说:“中外相安,十年无事”。而进入70年代后,中国的邻邦和边疆地区遭到侵略者更加严重的蚕食鲸吞。当时,中国的西部边疆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均出现危机。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洋务运动的成就有限
C.清政府内部矛盾加剧D.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2 . 材料 闭关时代的中国,不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及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逐步侵入,迫使中国开放大批的通商口岸,清政府才不得不审时度势,设置了分掌南、北通商和交涉事务的南、北洋大臣。南洋大臣的前身是五口通商大臣,五口通商大臣变为南洋大臣的过程中,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几曾兼任,又历经兼职--专职——兼职的两度更改,历经演变,最终为两江总督例兼的定制。北洋大臣的前身是三口通商大臣,北洋大臣的演变不像南洋大臣那样复杂。三口通商大臣变为北洋大臣的演变过程,则只有一度的更动便由临时差遣的专职成为直隶总督的兼职了。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相比,设立更早,所管口岸更多,按照一般道理职权也应该更大,但是实际上,北洋大臣的职权是高于其它总督包括南洋大臣在内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全国通商外交的最高机构,按说南北洋大臣是其下属,该受其指挥,但是依照清王朝绝对集权制的定例,南、北洋大臣是由皇帝直派的,原则上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和总理衡门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理衙门对于南、北洋大臣,只是备顾问和代传达两事而已。

一摘编白张徐乐《浅析南、北洋大臣的演变及其职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政府增设的南、北洋大臣在其演变及职掌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北洋大臣的设置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3 . 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第三十四款规定:“至各口情形不一, 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无不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这一条款
A.为列强再度侵略埋下伏笔B.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破坏中国贸易自主权.
4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由皇帝指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批准在北京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历程B.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2019-12-28更新 | 914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62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有文字难辩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这反映了清政府
A.形成新的外交理念
B.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
C.全面推动洋务运动
D.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
6 . 英国的麦加利银行于1858年设分行于上海,汇丰银行在1865年设上海分行。它们的初期业务除了适应外国在华商人汇划方面的需要外,还进行商业投机,对中国商人和清政府进行高利贷款,在中国发行钞票。许多中国商人的旧式钱庄成为外国银行的附庸。这表明
A.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B.资本输出成为侵华主要手段
C.中国金融领域的近代化开启
D.英国控制了上海的经济命脉
7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反映了
A.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2017-09-08更新 | 35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