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B.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
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D.清政府已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和工具
2022-04-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如图),并决定将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A.日本军队B.俄国军队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
2022-04-03更新 | 231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状况,这些史实能从侧面说明
时间事件文献
1759年乾隆皇帝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洪仁辉用中文向清政府申诉而被流放,其中文老师直接被处死。原因是外国人没有资格说中文,更没有权力向清政府申诉《旧中国杂记》
1858年“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被判了死刑!《天津条约》第51条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B.西方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C.中国华夷观念的改变D.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4 . 读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东南地区贸易网络最为密集与其特殊地理优势密切无关
B.“五口通商”中的香港在全国贸易网络中居于中心位置
C.《天津条约》中开埠的汉口是南北口岸贸易核心与枢纽
D.《北京条约》增开的天津在北方贸易网络中居核心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57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反而将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1858年5月,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1万人,援军不过6000人。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清军的军事部署说明
A.对英作战指挥方针失误B.保留了落后的外交观念
C.阶级属性决定战争策略D.与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6 . 晚清鼠疫肆虐闽南,时称“香港症”,1884年传入厦门后,沿海岸线向北传播,福州、惠安、莆田等地均有流行。而不临海、内陆交通发达的闽北出现鼠疫疫情的时间则比较晚。究其原因是
A.中法战争退滞了疫情B.中国国门被逐步打开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闽南交通比闽北发达
7 . 清代前期,地方社会士绅的社会职能局限于办理修桥铺路这样的地方公共事务;咸、同以后,士绅势力在地方社会趋于活跃,时人指出:“自治机关所概甚广,远如保甲守望,戒烟各局,近如理财、财政、公议各所,亦皆系地方自治性质。”这说明(     )
A.洋务运动改变了晚清政局B.维新思想影响了士绅职能
C.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冲击D.地方士绅阶层产生了分裂
2021-06-01更新 | 1211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英法联军司令额尔金的私人秘书说:“圆明园原是清帝的一个统治中枢,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北京城内的清宫。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倨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是一个大打击。”这反应英军焚毁圆明园的目的是( )
A.迫使清帝屈服B.掩盖掠夺行径C.继续进行战争D.破坏中国文化
9 .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大防因之完全崩溃。”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0 . 《南京条约》明确规定,此后中英官员之间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英国也不称“英夷”而称之“大英国”;《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内外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这反映出
A.中英两国开启平等外交B.清廷主动接受西方近代外交
C.传统夷夏体系已然崩溃D.鸦片战争推动国人观念革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