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双城”的出现与消亡

材料一   在中原地区,双城体系是在传统城区外加多国集中组成的租界区,普遍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双城”首先是由一个城市中两个截然不同的主权分别建立的,即“双城”意味着双政权。由于政体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甚至矛盾,必然产生迥异的城市空间。其次,在产生所谓的“双城”格局前,这些城市就有了成熟的中国传统城市格局,两套城市空间布局在时间上并非并行发展,一套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控制形成的,另一套则是在西方近代规划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最后,在这样背景下形成的双城,传统城区和殖民城区都是在规划控制下完成的。城市空间的碰撞,事实上是中西方不同营城思想和规划观念的碰撞,更深层次上讲,是意识的碰撞。

——摘自周丽娜、吕海平《近代军港旅顺的城市空间演进18801945


(1)解释中国近代“双城”现象并说明“双城”是如何出现的。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7814日中国政府对德奥两国宣战的当天,中国政府宣布接收天津和汉口德租界以及天津奥地利租界;中国北洋政府军警进驻天津德、奥租界。19196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确认中国收回两处德租界……1921年德国政府声明承担《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在华租界条款,中国政府正式将德租界收回……1927年北伐战争,220日,武汉国民政府与英方签订《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31日,汉口英租界工部局解散,315日成立了汉口第三特区,直属于国民政府外交部管辖。19291111日国民政府收回镇江英租界。1930917日国民政府收回厦门英租界。1931831日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改为天津市第四特区。

——摘自陈明远《百年租界的数目、面积和起讫日期》


(2)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评析“双城”现象的消亡过程。
2 . 茶叶贸易与饮茶风俗

材料一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1610年,荷兰人首先将茶(绿茶)运到西欧,饮茶习俗遂由荷兰传至法国、德国及英国,华茶(尤其是武夷茶)引起西欧各国的瞩目。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诏“遍谕番商,嗣后口岸定于广东。”1842年,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口为商埠,其后汉口、镇江、九江、杭州相继开放,华茶源源不断被输入欧洲及美洲。


(1)结合所学,分析17—19世纪中国与欧洲国家茶叶贸易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英国人对茶的爱好始于17世纪,至19世纪达到顶峰。

17世纪早期,英国人的早餐主要由冷肉、鱼和啤酒组成,准备起来需要耗费很长时间。18世纪新兴工厂里的工人对饮茶情有独钟。以加糖红茶为特色的早餐用不着设施齐备的厨房,只需把水烧热。茶含有咖啡因,使他们在长时间单调重复的工作中保持清醒,集中精力操作高速运转的设备。

由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稍不注意便会爆发传染病。用开水冲泡茶叶可以预防许多因饮用水不洁带来的疾病。到1796年,有人说痢疾和其他由饮用水所引起的疾病“真是越来越少,在伦敦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些疾病了”。大量工人可以安心地涌向诸如米德兰那样的工业城市。

瓦特的好友韦奇伍德是大批量生产瓷器的先驱。他率先使用蒸汽机来研磨材料,并应用印花机的技术。他工厂里的每个工人只负责生产的一个环节,产品从一道工序不停地流向下一道工序。当时一个熟练工人只要节省一周的工资就能买一套普通的韦奇伍德家的茶具。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类型的茶叶揉捻机、烘干机等,相继发明。


(2)有学者提出,“茶为国饮”与英国工业化相互促进。结合所学,对此观点进行论述。
2022-07-09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58年一名侵华英军的军官写道:“中国官府惧怕我们的武力,并且对他们的正当权利一无所知,惧怕和外国人打交道。外国人变得更加猖獗,可以为所欲为地施展恶行,社会渣滓都被吸引到这个国家。”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①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国家主权
②清朝地方政府的官员愚昧无能
③列强在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④沿海地区沦为列强的势力范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