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如表为1842—1858年《筹办夷务始末》中外交辞令统计情况。这说明当时
类别外交辞令
对外关系基本哲学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等
对西方国家看法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装骜不驯、夷祸、狼狈为奸等
对西方国家政策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驭夷、顺其性而驯之等
西方对中国态度情词恭顺、仰赖天思、俯首听命、真自悔过、乞恩、四夷来服等

A.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B.西方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C.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D.清延固守传统华夷观念
2020-04-14更新 | 31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古代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国际秩序模式,称为朝贡体系。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中国建立起新的中外关系模式,即条约体系。这两种关系体系
A.体现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B.反映了平等与奴役的外交关系
C.体现王道与霸道外交观念的差异D.是当时的国际秩序的合理体现
3 .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D.对国家主权的认知存在缺陷
2019-12-28更新 | 449次组卷 | 38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2016-11-18更新 | 828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在列强要求下,清朝的自称不再是奉天承运的“天朝”,而改为了“大清国”,“19世纪,列强把外部的‘国’(概念)强行塞进了中国,一些中国人的思想因此被搅乱了”。这说明
A.中国传统观念受到冲击B.清朝主动顺应世界潮流
C.中西方文化的逐步融合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6 . 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
A.棉花成为最主要的出口产品B.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
C.农业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
7 . 直到鸦片战争,清政府一直实行单口贸易政策,海关征税活动实质上具有一种经营性质,且可以讨价还价,实际征收的税额同海关监督汇往国库的数额没有直接联系。清政府海关征税的做法
A.便利了外国商品在华倾销
B.增强了国人关税主权意识
C.无法适应世界贸易的形势
D.旨在保护传统的自然经济
8 . 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
A.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B.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D.出现关注现实谋求变革的意识
2019-12-21更新 | 284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揭西县河婆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革命前途重要的问题,毕竟不在对内而在对外。军人的威息,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识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所以中国既处于今日之世界,非努力打退侵略的恶势力,决无可以自存之理。国民政府成立以来,努力于外交的改进。废除不平等条约,已定有办法。关税业已自主。取消领事裁判权,亦已有实行之期,租借地威海卫已交还。租界亦有交还的。然在今日情势之下,此等又都成为微末的问题。我们当前的大问题,若能得到解决,则这些都不成问题;在大问题还没解决之前,这些又都无从说起了。在经济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更无生息的余地,资源虽富,怕我们更无余力可沾。在文化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亦断无自由发展的余地。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进行简要评析。(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可以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几千年来,伟大的伦理与宗教传统已经构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图景。尽管在不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之间甚至内部存在矛盾与冲突,但是,大势所趋,人类试图跨越种种分界线,追求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努力从未休止。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同伦理和价值系统的相遇相通给人类的文化、思想注入了生命力。文明对话以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为前提,它承认平等与差别。如果没有平等,就没有共同的基点;如果没有差别,就没有沟通的必要。当平等成为对话的基础时,差别将使这种为对话付出的共同努力具有令人向往、必要和富有意义的成果。

——摘编自杜维明《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论题明确、具体,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