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道光帝起初并不愿意订约,但虽“愤闷(懑)莫释”。也“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在他看来订立条约是中国“相待以诚”,“从此通商。永相和好”,对方“亦应以诚相待”。这反映了清政府
A.具备近代国家主权观念B.极力维护天朝大国心态
C.主动抛弃闭关锁国政策D.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命题。革命的发生决不是革命领导者呼风唤雨的结果,须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迫急的现实条件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革命本身当然不应是革命者的追求目标,革命的动机也不能从革命本身获得真正的诠释。革命虽然是战胜堕落、邪恶、压迫和侵略的迫不得已的正义武力反抗,但它并不仅仅为了这个神圣的过程——为了革命而革命,而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为了开辟人类的新生活——“建设”,这正是孙中山和毛泽东所特别强调的。

——摘编自王先明《革命与建设:20世纪中国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主线》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重大世界历史事件的两种观点,约公元500—1900年(节选)

欧洲中心论反欧洲中心论
600—1000年欧洲开创了中世纪的农业革命。公元前400—公元500年中国开创了诸多技术发明,促进了欧洲18、19世纪的农业革命。
约1000年意大利人开创了远距离贸易及早期资本主义,意大利成为全球主导力量。约800年意大利人加入了亚非主导的全球经济。东方全球化导致了“东方”“资源组合”的传播,从而促进了落后西方的发展。
1434年中国从世界退出留下的真空很快被优越的西方填补。1434—1800/1839年中国保持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和生产国的优越地位,能够抵御西方的侵入以及支配欧洲商人。
1700—1850英国工业化是内部的或自生变革的成功。1700—1850年“非欧洲世界”(特别是非洲)为英国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后者对其诸多资源的搜取和剥削。
19世纪20年代英国扭转了对中国的贸易赤字。19世纪20年代英国只是通过向中国推销鸦片才扭转了贸易赤字。
1839—1858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以武力打开并挽救了中国落后的经济。约1850—1911年中国保持对世界贸易的开放,并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

——(英)约翰·霍布森著、孙建党译:《西方文明的东方源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04-1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认识
清末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
民国成立后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
1930年前后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A.历史研究有阶级性B.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
C.历史认识有时代性D.文字史实主观色彩浓厚
2021-02-08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线上学习阶段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1842年9月1日,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主动向英国提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办理”,“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这表明清政府
A.缺乏近代国家意识B.改变天朝上国观念
C.迎合西方列强侵略D.提出治外法权观点
7 .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说“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借此通商,永相和好。“清廷签约代表耆英也认为。“惟一切善后事宜,尚须明晰要议,立定章程,尽一办理,方可期一劳永逸,永杜兵端”。这反映出,《南京条约》签订后
A.国家平等交往原则在中国确立B.统治集团对国际形势形成理性判断
C.传统天朝体制的影响逐步消除D.中国外交开启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8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下列历史解释合理的是
选项史料历史解释
1《南京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鸦片战争中英国损失共计二
千一百万银元
2《南京条约》补充条约: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西方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3《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开启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
进行商品输出
4《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列强逼签《辛丑条约》的目的是报复义和团运动

A.1B.2C.3D.4
2021-01-1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国内主张放弃贸易保护主又的呼声越来越高。当时,英国生产的产品已有足够的竞争力,企业家因此希望消除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他们意识到开放进口,将使外国有财力购买英国产品,进口价格较低的食物和原料也有助于降低工资和生产成本。金融家注意到开拓英国市场有利于提升外国人偿付英国债务的能力。……1846年,皮尔内阁宣布废除《谷物法》,成为英国转向贸易自由化的标志性事件。

1860年,英法双方签约承诺取消或大幅削减进口关税。此时的英国实际上已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19世把60年代以后,大多数欧洲国家也纷纷缔结降低关税的条约。在此之后英国的国际贸易更是以大约10%的年增长率一路飙升。

——摘编自何平(全球化1.0时期英国的全球治理》

材料二近代中国长期实行的协定税则是近代条约制度的伴生物,从《南京条约》签订到20世纪30代,中国各类进口商品的关税长期低于5%,而中国茶叶等商品的出口关税则高达200%。这一方面使得近代历届政府不能从持续扩大的对外贸易中获得相应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财政困难;另方面,也使中国不能对不同商品进行针对性的税率调整,失去了对国内经济的保护作用,致使民族工业面临巨大压力

——摘编自《中国近代关税与经济史论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和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关税状况带来的危害。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方关税政策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10 .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也。”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协定关税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D.通商口岸传教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