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仍秉持传统宗藩外交理念,以理藩院、四译馆等非专门外交机构管理外交事务,出现了诸多尴尬。两次鸦片战争战败让朝野上下开始重新认识西方,甚至有人主动与西方外交“接轨”。因传统规制被打破,以前看似简单的外交事务变得日益繁杂。在列强的要求下,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中国在主动兼被动、学习与斗争中,迈出了外交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被迫签订,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并在外交上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和规范。

——改编自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外交近代化的意义。
2024-05-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各省督抚在草定《东南保护约款》时提出:列强不向长江增派军舰;外国兵轮水手不可登岸;各洋人不可到内地未经设防之地等,作为参与互保省份督抚“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的条件。这说明,“东南互保”(     
A.旨在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B.具有限制列强侵略的作用
C.配合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D.导致了地方督抚权力膨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为《辛丑条约》签订后外国驻军地点示意图。据图可知
A.交通变迁影响政治军事格局B.交通建设决定国防实力强弱
C.沿海港口区位优势日趋明显D.经济侵略方式侧重资本输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

阶段特征
1842年到1901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1901年到1920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
19211927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
十年内战时期“上升”与“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
抗战时期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光绪27年(1901年)“北京议定书”要求惩办“首祸诸臣”:“庄亲王赐死,端郡王发配新疆终生监禁,毓贤被处决,董将军革职,已死的刚毅、徐桐、李秉衡身后受辱,夺回原官。各省共119名官员受到了从死刑到申斥不同程度的惩罚”。上述惩罚可能是基于他们
A.支持过太平天国反击侵略B.反对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参与或纵容民众反帝运动D.极力反对光绪维新变法
6 . 下图是1901年西方杂志发表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中国的民族意识引起列强的担忧
C.漫画内容脱离实际且缺乏可信度
D.列强团结一致应对中国人民反抗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失去了独立与平等地位。但同时,中国的近代史也是一部社会转型的历史。在中国人遭受殖民侵略的同时,更为先进的工业文明也不断传入,在寻求解放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的转型。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双面性的,如何正确看待它,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中国的近代化”为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自拟论点加以阐述。(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8 . 1900年,日本加入八国联军,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由于是第一次与西方列强同盟,日本政府强调“野蛮之行为有损帝国之威严”,勒令士兵“严守军令军规”。但是在北京,日本兵却亲眼目睹了西洋兵抢劫、纵火、强奸等种种暴行。材料意在说明
A.日本对西方文明的失望B.西方文明的虚伪
C.中国文明蒙受深重灾难D.日本的军纪严明
2021-04-18更新 | 3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甘必大为法国共和派领袖,普法战争期间积极组织抗击普鲁士的爱国活动。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群体主办的报刊,如《江苏》(江苏留日学生主办)等都突出介绍了他的事迹;梁启超主笔的《新民丛刊》也刊登了《法国爱国者甘必大纪念碑》的照片。这些宣传意在
A.鼓吹民主共和,推行排满革命B.传播启蒙思想,弘扬理性主义个
C.宣扬民族主义,激发爱国精神D.介绍法国经验,推行政治变革
10 . 庚子事变后,慈禧太后和朝臣为固结士,提振权威,主张早开1901年科举乡试,并发布了诏旨,而正在酝酿改革科举的东南督抚刘坤一和张之洞主张延期一年,双方争论不下。最终,西南西北等省按期举行乡试,东南各省则延期一年。这表明
A.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废除科举已成为当务之急D.满汉官僚之间的矛盾激化
2020-10-23更新 | 543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