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为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兵力构成的情况。据此推测,八国联军10天内攻陷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集团仓惶出逃B.晚清统治极端腐朽
C.国人民族意识淡薄D.八国联军组织严密
2 . 1898年,梁启超等百余人联合上书,请废除八股取士。当时会试举人闻之此举,如不共戴天之仇,拟殴打上书人。《辛丑条约》规定停止科举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京师几个省都会,通洋文能翻译的人身价倍增,“昔之想望科举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这一变化体现了(     
A.民族抵抗意识彻底丧失B.科举制度受到严重挑战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D.政府统治基础严重动摇
3 . 攻占天津后不久,沙俄就积极筹划讨论如何恢复天津秩序的八国会议。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决定由俄、英、日三国委派具有同等权力的成员组成“天津都统衙门”。当时,这一机构的成立
A.反映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愿望B.有利于原有秩序的重新恢复
C.顺应了列强的殖民统治需要D.意味着义和团运动遭到失败
4 . 中国近代某场战争进程中,李鸿章等南方四大总督向列国提出"自保疆土,长江及苏杭内地的外国人生命财产,由各督抚承诺保护,上海租界的中外商民生命财产,则由各国共同保护"的方案,经过对各国公使的游说,最终达成妥协。这场战争后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向公开勾结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江苏南通·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督抚与英美列强议约互保,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省“保护”,而自处于战局以外,是为“东南互保”。这一做法
A.说明地方割据政权出现B.直接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C.严重动摇清政府的统治D.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1-08-08更新 | 979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辛丑条约》第二款(二)规定:“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武力震慑B.文化侵略C.奴化教育D.心理征服
2021-04-23更新 | 253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协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材料表明
A.中央权威式微与地方势力扩张B.中央对地方管理完全失控
C.清政府政治体制改革颇具成效D.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策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辛丑条约》规定,天津二十公里范围内,不准驻有中国军队。1902年,袁世凯仿照西法创设保定警务局,后接管天津地方治安。1905,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材料反映晚清
A.不断加强专制集权B.治理方式逐渐转变
C.逐步走向军阀统治D.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2021-01-07更新 | 488次组卷 | 1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清王朝所面临的对外交往事务,完全不同于以前的中原王朝,北临强大的俄国,南邻从海上东渐而来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客观情况的变化,决定了国家机构也必须随之调整,对外交往的事务分别由理藩院和礼部承担。理藩院掌管西南、西北地区蒙、回、藏等少数民族事务;并负责与俄国的交涉。礼部则负责东渐而来的西方殖民国家事务,以及从东南海路、陆路而来的原中国藩属国事务。在西方殖民势力的强攻之下,清朝统治者不得不派遣钦差大臣与之议和,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奕䜣、文祥、桂良等人奏请设立总理衙门。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皆归其管理。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近代中国外交制度中的使节制度出现。1901年,清政府下令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摘编《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马彦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外交机构的演变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清王朝外交机构的演变。
10 . 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这表明,当时中国
A.民间力量开始崛起B.政府抵抗意识强烈
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D.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