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其中,含有以下内容的条约,按照签订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②……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仟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③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立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
④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大英钦差大臣与大清特派之大学士尚书会议,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
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
2024-01-20更新 | 15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沙俄得13037万两,占总赔款数的29%。德国9007万余两,法国7087万余两,英国5062万余两,日本3479万余两,美国3293万余两,意大利2661万余两,其余部分由奥、比、荷、西等国分食。”与上述赔款相关的条约(     
A.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通商口岸B.实现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C.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割让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

3 . 位于北京中山公园的“保卫和平碑”(其实是牌坊),曾是写满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克林德碑”,又随历史风云变幻曾改名“公理战胜碑”。一座牌坊,凝聚了三个时代的缩影。


(一)克林德碑

1900年6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总理衙门途中,与清军发生冲突,他开枪挑衅,被清军击毙。德国以“克林德事件”为借口,强迫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第一条作出如下承诺:

大清国国家业已声明,在遇害该处所竖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列叙大清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书以拉丁、德、汉各文。……现于遇害处所建立牌坊一座,足满街衢……

1903年,克林德碑落成典礼上,一位在场的美国人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中却写道:“(当时的)中国人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建造这个石拱门,不是为了纪念克林德,而是为了纪念杀死克林德的人。”

1.德国强迫清政府将该条款列为第一条的不平等条约是:(单选)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你如何理解该碑是“为了纪念杀死克林德的人”?
(二)公理战胜碑

1918年,“克林德碑”被拆除。第二年,由协约国各方出面让德国将拆毁的牌坊移建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改称“公理战胜坊”。当时的政府公报中记载了开工仪式情形:

此次建筑缘于上年十一月欧战告终,我协商各国(协约国)得完全之胜利,京师市民正拟建坊以昭纪念。同时中法协进会亦有就克林德残碑改建纪念坊之议。爰即合议建筑作为公理战胜之纪念,亦表示永久和平之意。庶几他日中外人士瞻眺其间,足以永志不忘……礼毕(中外政治人物分别演说)咸以此项建筑所以表彰公理正义之成功,为世界和平安乐之基础。

——政府公报《京师市政公所呈国务院报告协胜纪念建筑开工情形文》

3.“政府公报”中的“政府”指的是:(单选)
A.满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4.事实证明,“公理战胜”、“世界和平安乐”是否真的到来?请说明理由。
(三)“保卫和平”牌坊

1952年,根据世界和平理事会建议,我国著名人士宋庆龄、郭沫若等11人,联名通电邀请世界和平人士赴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三十七个国家代表一致通过“告世界人民书”、“致联合国书”等决议。为纪念这一盛事,“公理战胜”碑改称“保卫和平”牌坊。

5.你如何看待该碑(牌坊)的前世今生?
2023-04-1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提出,近代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这个“深渊”有一个“底”。这个“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且中国历史发展到“谷底”的时候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在该学者看来,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应是(       
A.“屈辱”与“迷茫”B.“沉沦”与“上升”
C.“革命”与“西化”D.“团结”与“觉醒”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8年,梁启超等百余人联合上书,请废除八股取士。当时会试举人闻之此举,如不共戴天之仇,拟殴打上书人。《辛丑条约》规定停止科举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京师几个省都会,通洋文能翻译的人身价倍增,“昔之想望科举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这一变化体现了(     
A.民族抵抗意识彻底丧失B.科举制度受到严重挑战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D.政府统治基础严重动摇
6 . 1902年8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是规定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中国警察从此诞生。袁世凯采取这一措施客观上(     
A.扭转天津混乱的治安局面B.维护国家对天津的主权
C.趁机扩大北洋军阀的势力D.捍卫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023-03-01更新 | 230次组卷 | 28卷引用:中国近代史核心考点3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7 . 下图为北京某历史时期的地图,该图可能绘制于(       
A.1845年B.1869年C.1896年D.1903年
8 .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 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下列内容属于这“十二条大纲”的是(     
A.鸦片贸易合法化B.招募华工出国
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D.禁止华北科考5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1年《辛丑条约》特别规定“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清政府将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规定表明(     
A.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开始确立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帝国主义就侵华利益达成了妥协
10 . 《辛丑条约》的条款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惩处官员。在以中央官员为主的12名“祸首”中,载澜、载漪等9人被清廷处斩立决、斩监候至革职不等。在地方官员乃至拳民共计142人的惩处名单中,大部分亦被追究。这反映出(     
A.列强完全左右了清政府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
C.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清政府依靠列强维持反动统治
2022-07-25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