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1840—1900年列强侵华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内容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款白银2亿两;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

据史料概括指出列强侵华呈现的发展趋势。
2022-01-06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纲要上)复习-第5讲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

阶段特征
1842年到1901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1901年到1920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
19211927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
十年内战时期“上升”与“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
抗战时期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至《马关条约》签订,近代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趋势是: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有学者指出,这些埠口,在中国封建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泄人、渗开。据此可知,通商口岸开设
A.使中国领土主权不断受到破坏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C.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变化和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如图能够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多种发展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趋势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宏大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前期部分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诸多的改革措施更为广泛深入
1906年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某同学对上述年表进行解读由该年表可知,民国初年的政治发展出现了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年~1915年民主政治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1)根据材料,请你将大事年表中省略①②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列举出大事年表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
(3)根据材料中的大事年表和该同学的解读,指出1895—1915年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政治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
6 . 如图为1896~1905年中国赴某国家留学生数量变化示意图。该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俄国D.英国
7 .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 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 8 29 日)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 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 4 17 日)

材料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

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 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 年~1894 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三: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 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两个条约分别与哪两次战争有关?《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19 世纪中期另外一件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影响。
2023-01-0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表为中国近代鸦片战争至民国初年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据此如表分析,影响如表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阶段留学方向和群体人数留学生代表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留美幼童学生群1872年起4批共120人唐绍仪、詹天佑等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民国初年:觉醒、救亡、革命阶段涌向日本的留学群推算当在22000人以上宋教仁、蒋介石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孙中山、蔡元培等
A.日俄战争的刺激B.清政府的鼓励和提倡
C.日本放松对中国的侵略D.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
2022-04-10更新 | 299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1840—1895年间,外国人在租界设立的现代工业包括缫丝、食品、药品、印刷、锯木、船舶修理及公共设施如电话、电报、水厂等产业。1895年后,在华外国工业企业以矿业最多,占48.44%;食品次之;纺织再次之;电力和自来水又次之。这一变化说明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阻碍B.西方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C.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局面形成
10 . 甲午战争之前,汉语中的“维新”一词,基本都指日本明治维新。1898年,“维新”的使用频率达到高峰,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今之世,一维新之宇宙也”。这反映出
A.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B.国人积极谋求救亡图存道路
C.传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D.西方启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