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英、法两国画报对辛亥革命的报道。英、法画报的标题分别是:“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以剪辫宣告旧时代的终结。”这反映了二者的共同态度是(   
A.对革命的基本肯定B.对革命前景的不乐观
C.对清朝皇帝的同情D.对其在华利益的担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断绝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3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0,中国人的思想和政府体制由于受到外国的影响,已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新旧名流,从高官到旧绅士、从工商业界到学生界,改变了语言和思想内涵,些机构以至于主要传媒也借此表达思想。在体制方面按照外国模式,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的政府组织,政变了形成国家和社会的法律与制度。《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很多有识之士对1895年广州起义的失败扼腕叹息,叹其“事之不成”。这些变化都是革命性的。

——整理自[]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

材料二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使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永绝,1912年到1917,其间虽经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但并没有使民国中断,一个仅当了83天皇帝,而另一个仅12天就迅速收场,之后再无人敢问津帝制。没有了皇帝,帝国主义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工具,在中国也无法建立起稳定统治。中国工农红军成立后,穿梭于各军阀控制的交界处,如鱼得水。

——摘编自方志钦《辛亥革命彻底革了封建帝制的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有利条件。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交革命后中国社会在政治方面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兴建布、纱、丝、麻四局,为武汉近代纺织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1914年,汉口商界领袖李紫云看准纺织业的发展潜力,邀请实力雄厚的富商,合股筹建武昌第一纱厂。这是武汉首家由民族资本创办的纺织工厂,是武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摘自姚伟钧《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工业》

材料二   一九一一年夏季,文学社和共进会两大革命团体经过协商,决定合作。《大江报》发表文章,指出“大乱者救中国之药石也”,以激励民气。在兵营和学堂中,许多士兵和学生纷纷剪除发辫,表示义无反顾的决心。十月十日,革命力量雄厚的工程营首先发难,占领军械所。各军士兵纷起响应,两天内占领了武汉三镇,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武汉在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中的地位,并从历史基础和国际环境的角度分析具备这种地位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所描述事件的名称,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该事件影响下当年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成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和席卷全国的群众自发斗争,汇合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大洪流,然而无论是革命派,还是混入革命阵营的立宪派、旧官僚,几乎一律镇压工农群众的革命运动,解除群众武装。这说明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广大人民群众拥护辛亥革命
C.中国的社会转型任重道远D.资产阶级暴力革命收效甚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辛亥革命在武汉地区首先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B.西方列强入侵较早
C.革命党人工作较突出D.地理位置优越
2021-05-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革命军规定“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嗣后美国驻汉口领事虽然拒绝承认武昌革命军政府,但同时也拒绝清政府提出的由外国军舰帮助巡护长江,阻止革命军渡江的请求。武昌起义后短短半个多月,中国南方多省宣布独立,美国国务院认为此时向清政府借贷款是“不合时机和不明智的”。虽有个别美国外交官和商人担心革命威胁美国利益,主张干涉中国内政,但美国国务院却收到民众和舆论界潮水般的信件和电报,他们大多要求美国尽快承认中华民国。

——摘编自崔志海《美国政府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向美国寻求援助,但因美国顾虑美日关系而遇冷。19392月起,美国才陆续以民间贸易的形式向中国提供几笔数量有限的贷款。太平洋战争美日正式开战前夕,美国政府通过《租借法》,以总统名义扩大对华援助。《租借法》规定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租借”援助即告停止,但中国在19459月以后又继续获得与整个战时中国所获“租借”相当的“援助”。周恩来对此指出,“今日美械师几乎全数用之于进攻中共解放区”。

——摘编自任东来《抗战期间美援与中美外交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政府对中国辛亥革命采取中立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后初期的美国对华“援助”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评析。
9 . 武昌起义后,鄂、湘、赣用十八星旗,粤、桂、闽、滇、黔用红、蓝、白三色旗、江、浙、皖等省多用五色旗。此外,还有引申天下大同的井字旗,光复旧物的白旗。这表明
A.南北方都成为革命中心B.民族国家观念增强
C.革命发动了大多数群众D.五族共和局面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为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2021-10-29更新 | 515次组卷 | 4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