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咫尺之地见证历史

从地域范围看,澳门占地面积很小;从16世纪以后中外历史交汇的视域看,澳门的社会变迁,折射出五百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沧桑巨变。


(一)葡萄牙人东来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获得澳门租住权,逐渐开通里斯本-果阿-澳门-长崎的东西方国际贸易航线。


(1)16世纪,葡萄牙人频繁东来的原因是(双选)
A.郑和船队远航B.欧亚陆路贸易受阻
C.新航路开辟D.北冰洋航线开通
(2)葡萄牙人获得了澳门的租住权,明清政府仍长期拥有对澳门的主权和治权。结合下列材料加以说明。

澳门在葡萄牙人居留之前便已是对外贸易的泊口,明代广东政府在此设立“守澳官”,负责港口的管理。葡萄牙人居留澳门后,守澳官的职责加重了。

——黄鸿钊《澳门史》

海禁既开,濠镜澳(即澳门)杂处诸番,百货流通,定则征税。

——(康熙)《粤海关志》

1744年,一名居住在澳门的葡萄牙籍犯人,经清朝当局判决后,在澳门被执行死刑。

——改编自德·杰塞斯《历史上的澳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近代中国苦难与抗争的缩影
(3)依据下列表格,完成填空。
阶段事件
澳门被占1840年,①________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主权开始丧失。1849年,葡萄牙人趁机对澳门进行殖民统治。
救亡图存1897年,康有为为了宣传②_______思想,在澳门策划创办《知新报》。
1909年,中国同盟会在澳门成立分会。
1911年,③_______爆发,澳门分会发动香山起义予以响应。
共赴国难七七事变后,澳门各界多次组派工作分队深入战地服务,为④_________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三)回归与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声明,香港、澳门是中国领土,将在适当时机通过外交谈判收回。
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正式颁布。
199912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4)澳门从被葡萄牙人殖民统治到回归祖国,经历了(单选)
A.100年B.150年C.180年D.200年
(5)澳门回归是“__________”构想的成功实践。(填空)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澳门历史变迁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2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历史试题
2 . 最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义,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持,商辍於涂,士露於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诸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陈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大、盛之意)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问题
(1)“民军起义”发生于何时何地?
(2)该懿旨公开发布于何时?文中“皇帝”和“北方诸将”分别是指谁?
(3)谈谈你对该懿旨的看法。
2020-03-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3 . 清末民初廿年

材料一 :1901年——1911年的清王朝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颁布“预约变法”上谕;

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具体负责变法事宜;

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发谕旨,推出一系列“新政”举措,涉及教育、官制、刑律等各个方面,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1904年起,一些官员纷纷奏请立宪;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后采纳五大臣意见,实行“预备立宪”;

1906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仿行立宪”;

1907年,各省发起请愿要求缩短“预备立宪”期限,速开国会;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九年后正式召开国会;

1909年,各省先后成立咨议局;

1910年资政院在北京成立;清政府将预备立宪期限从九年改为五年,定于1911年先成立内阁;

1911年5月,“皇族内阁”出笼

材料二   民国初十年的社会与政局

1912年,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稍后,规定新学校男女同校;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3月,“刺宋案”发生,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

1916年,护国运动;袁世凯死去,军阀割据;

1915年始,新文化运动;

1919年5月,五四运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问题: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特征。
(2)归纳材料二反映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原因与影响的看法。
2020-04-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材料一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每届任期四年。总统的权力有:最高行政权、立法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时,即为有效)人事任免权、与外国缔结条约权(但需国会批准方可生效)军事权(不含宣战权,只有行使紧急状态权)赦免权等。

——摘编自(美)米尔奇斯等《美国总统制》

材料二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治。

……

十、总揽司法权。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审判官本由君上委任,代行司法,不以诏令随时更改者,案件关系至重,故必以已经钦定为准,免涉分歧。

——《钦定宪法大纲》(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及其体现的民主原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宪法对国家元首的权力规定有何差异,并说明其不同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カ,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据统计,仅湘系集因,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而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托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极力主张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的权威一并衰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

——摘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晩清政府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教训。

6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17-08-04更新 | 3566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精编版)
7 . 近代史上的武昌首义与城市现代化有着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武昌首义本身是武汉城市现代化的产物。在近现代历史上,城市是现代化变革力量和变革因素大量聚集的地方。一般来说,现代化变革力量和变革因素聚集得越多的城市,革命就越激烈、越深入。武昌起义为推动革命向全国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如识,分析为什么说“武昌首义本身是武汉城市现代化的产物”?
(2)图一、图二反映了武昌起义后国内时局发展的两种不同心态:相对乐观与相对悲观。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片所反映的武昌起义后国内形势的看法。
2016-12-07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莱州一中高三5月适应性模拟(二)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