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社会各阶级都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独秀文存》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并指出其目的,随后洋务派进行了哪些实践?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几根小柱子”指20世纪初满清王朝的哪些实践活动?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推翻清王朝所作的努力。
(3)材料三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以此“二先生”为旗帜的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历程。
2021-02-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里程碑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之革命发韧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夫革命非能突然发生也。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不平之气,抑郁已久。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满州政府既无力以御外侮,而钤制家奴之政策,且行之益厉,适足以侧媚列强。吾党之士,追随本党总理孙先生之后,知非颠覆满清,无由改造中国。乃奋然而起,为国民前驱;激进不已,以至于辛亥,然后颠覆满洲之举,始告厥成。

材料二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民主化。

(2)法制化。

(3)工业化。

(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民主共和的形式,并为北洋军阀保留,因为他们知道,民心系共和,如果丢掉共和,自己的统治必将难以为继。但既保留了民主共和形式,所以又不得不遵循民主的某些程序,受宪法和其他制度的制约。尽管为了摆脱这些制约,军阀们动辄以武力解散国会、废弃约法、左右内阁,但又害怕激起更多的反对,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四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胡锦涛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孙中山为什么认为“革命非能突然发生”?材料认为改造中国的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方面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北洋军阀们受到《临时约法》哪些制度的制约?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2019-11-17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06-09更新 | 9422次组卷 | 85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兴洪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