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辛亥革命曷为成功于武昌乎?论者⋯⋯精神上、物质上皆比较彼时他省为优。以是之故,能成大功。虽为公所不及料,而事机凑巧、种豆得瓜。

——摘编自张春霆《张文襄公治鄂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武汉)精神上,物质上,皆比较彼时他省为优。以是之故,能成大功”的观点进行论证。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鄂同学在校园文化节中承担“武汉与近代中国”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摘抄出如下资料: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代表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中国开放汉口、九江等为通商口岸。

18613月,英国官员威力司等人抵达汉口,查看地势,立行通商,并在汉口圈划了租界地皮。次年,江汉关建立,开始征收关税。

1890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钢铁工业—汉阳铁厂,以及民用企业—湖北织布局。此后,以食品、纺织等轻工业为主的工厂纷纷建立,武汉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工业中心之一,号称“东方芝加哥”。

1900年,张之洞主张修建的粤汉铁路开始动工,武汉开始成为中国铁路的枢纽。此外,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成为武汉大学的前身。

20世纪初,清末新政期间,在谘议局代表赴京请愿时,汉口商界1万多人送行。1910年,武汉商民多次集会,抗议清政府“铁路国有”。

191110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士兵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次日,湖北军政府成立,宣布脱离清政府。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北伐,10月占领武汉三镇,国民政府自广州迁至汉口;次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下,以湖北总工会为代表的武汉各界人士,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运动,最终收回了汉口英租界。

19386月到10月,为保卫武汉,中国军队在武汉外围的长江两岸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血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战役。中国的空军、海军及苏联志愿空军也参加了战斗。

19475月,以武汉大学为首的全国各高校学生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以学生运动为主的第二条   战线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结束。1949516日,武汉解放。


请为小鄂同学提供设计展板的建议,需提炼主题,选取材料,并论证所选材料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可从武汉与近代中国工业化、民主政治、民主革命等方面的关系任选角度展开论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沉沦”有一个“谷底”,这个“底”出现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近代中国虽然“沉入深渊”,却出现了向上的转机,进步的力量开始酝酿和壮大,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跃出这个“谷底”后,中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摘编自张海鹏《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提出新的观点亦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谢放提出辛亥革命的发生和结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革命运动是原动力,立宪运动是助推手,清末新政是催化剂。

陈德辉指出辛亥革命的发生有一个必然性的历史轨迹:清廷的极端腐败,改良主义的曲终人散,列强瓜分中国的加速进行,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任何温和的创新和变革尝试都会被扼杀于萌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必将诞生。

杨银权认为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沈渭滨强调正是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别是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姜义华则认为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

张鸣认为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场意外。从后来的历史看,立宪的变革,就是非革命的变革对中国显然更好。清政府如果能够正常立宪,宪政、民主等制度迟早会落地生根,社会变革也会比较平稳。

——摘编自孙芳《辛亥革命百年研究综述》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1-28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六市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陈旭麓先生在《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新的制度必须有新的价值观念、思想和行为模式与之相适应,否则绝不可能赋予新制度以真实的生命力,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性结局犹不可避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制度确立的条件”这一话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简洁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合理,表述清晰)
2021-05-30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故事片段如下:

白鹿原上,世代居住着白、鹿两姓子孙。时代变迁,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现任族长白嘉轩之子白孝文、乡约鹿子霖之子鹿兆鹏与白家长工鹿三之子黑娃情同手足,成年后各赴前程。

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黑娃成为中坚力量,国裂后兄弟俩被迫逃亡。鹿子霖设计陷害下任族长白孝文,引发族内轩然大波……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片段中提取一个情节,并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再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准确全面。)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9年《东方杂志》部分期刊对中国乡村社会的记录

期刊文章名目
1909年第6卷第8《记江西调查户口之风潮》
1909年第6卷第9《直隶迁安民变说情》《记丹阳乡民暴动事》
1909年第6卷第10《记江西袁州乡民暴动事》
1909年第7卷第3《详记台州民变原委》《温州乡民暴动记闻》

提取表格中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说明充分,表达清晰。)
2021-04-11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以上两条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6-06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检测(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变及其他》


从如表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0-04-12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线上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                                               《独立宣言》制定的场景

鸦片贸易(英国漫画)                                               武昌革命军攻毁湖广总督署


上述图片折射出近代进程中的重大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幅图片,指出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加以概述说明。(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现象彼此关联,概述说明准确全面。)
2019-05-06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南平市201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5月)综合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