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1660年的内战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18世纪上半叶,有学派认为查理一世违背宪政原则,内战是议会为了维护宪法原则、保障个人自由而与国王晨开的一场斗争。进入 20世纪后,学术界从社会经济结构入手,对内战进行了新的诠释。主要观点有∶乡绅是乡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在内战的爆发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战是衰落的乡绅为挽救自身所做的自救运动;等等。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内战是英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关键,但也有学者认为内战是偶发事件,是一场误会。

———摘编自宫艳丽《另辟蹊径的英国内战史研究——读戴维·昂德唐的(狂欢、暴动与叛乱)》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轰轰地声掀翻了清朝统治的败堂。在这历史转变的伟大时刻,革命派理应精诚团结,为共同应对旧势力的挑战,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而奋斗不已。但事实与之相反,革命派在涣散的道路上继续滑行。光复会依然奉行"分裂"的方针,攻击孙中山、黄兴,鼓吹"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把临时政府讽喻为"群盗鼠窃狗偷"。而同盟会方面又毫不相让,竭力保持自己在权力分配中的"正统"地位,甚至鼓吹采取非常手段对付对方。

-摘编自陈梅龙《蒋介石与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40~1660年英国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初期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中英两国近代反封建革命遭遇挫折的共同因素。
2022-01-09更新 | 33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封建官僚政治是作为专制政体的副产物产生的。到了清代中叶以后,官僚政治已逐渐变得与新起的社会经济现实不相适应,甚至在许多方面极相矛盾。但当时国内外动摇传统官僚政治的社会因素虽在不断增长,而支持那种统治的外在、内在力量也并不示弱。这是旧的官僚政治所以能一直维系到爱新觉罗统治结束才归于颓败瓦解的基因。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2020-02-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最初是皇帝亲自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甚至有几个皇帝则长久不管事,就变成怕见大臣了;于是经年累月,不再到内阁,一切公事都要送进宫里去,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太监上下其手的机会。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在行政上采取的是总统制,后为制约袁世凯,《临时约法》规定采取责任内阁制。1912年6月,袁世凯在任命王芝祥的问题上,违背法律规定,剥夺总理的副署权,破坏责任内阁制,导致内阁总理唐绍仪辞职。但从另一角度看,唐的辞职也表明了为维护责任内阁制而进行的斗争。此后在1917年的府院之争中,段祺瑞向黎元洪频频发难所祭起的主要法宝,实际上也是责任内阁制。虽然段祺瑞之后北京政府的历届弱势总理往往受制于大军阀,但责任内阁制之实虽亡,而其名尚存。应当说发端于辛亥革命的责任内阁制,仍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模式和权力运作方式。

——马烈《简论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对行政体制做出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明代内阁制与南京临时政府责任内阁制的相同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一一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材料二 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民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民主的实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而彼的过程,毋宁说,民主“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
——《“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中英两国“光荣革命”的法律成果。
(2)结合近代英、法、美三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