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清皇室在某道诏书中宣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表明
A.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把持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
B.清政府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南京的革命政权
C.清王朝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由革命势力和军阀均分
2019-05-1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共和政体的架构图。这一架构主要仿效了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人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此人认为纪年改革
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2016-11-27更新 | 271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达标测试历史试题
4 . 图1至图3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架构示意图,图4为民国初年中国政体架构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1)图1所示中央官制是什么?指出其中丞相的地位及职责。
(2)概括图2与图3所示中央官制对相权进行调整的相同目的,并指出其做法的不同。
(3)与图1、2、3相比,图4反映出中国政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12年《清帝逊位诏书》写道:“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臧玉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对《清帝逊位诏书》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加速南北和谈的进程B.一定程度遏制民族分离主义
C.确保了中华民国的领上完整D.实现了“五族共荣”的理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在经济方面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设立实业部。”这反映资产阶级领导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
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平均地权
D.建立民主共和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8 . 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得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实业救国思潮在社会普遍传播
2019-10-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民国初年,茶楼一角。一位读书先生正在向群众宣读自己的见闻日记(如下) ,日记反映该先生: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A.认识到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C.该先生对辛亥革命有抵触D.该先生对辛亥革命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重庆一革命政府曾发布宣言,称“我等今日,与前代殊,待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后,一切政治之腐败尚当于民变革,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据材料判断,该革命政府应成立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