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2012年7月5日,南京召开抗战75周年座谈会,在座谈会期间,南京学术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网页。请你阅读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A.图1: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图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图3.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D.图4:渡江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在旧制度因环境变迁和危机恶化而发生断裂或崩溃的“关键节点”时期,掌控创制主导权、决定政制走向的往往是政治博弈场城中的强势行动集团。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中国政制变迁史上打破了王朝循环的路径锁定状态,把中国政制强行拉出了帝制轨道,引入宪政共和的探索之路。

——张娟《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政制变迁》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与所学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变迁的方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7-1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A.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C.断绝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标志着汉族政权被五族共和政权所取代

4 .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文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2020·山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室优待条例》规定:清帝称号不变;每年由民国政府给予400万元;清帝仍居皇宫,以后移居颐和园;原有私产由民国政府保护等。革命派认为这一做法难以接受,汪精卫等人则认为这一做法保留的不过是“虚名”,“共和目的已达,其他枝节似可从宽”。1912年2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该条例。《清室优待条例》的通过
A.导致辛亥革命半途而废B.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
C.客观上促成了清帝退位D.顺应了当时君主立宪的要求
2020-03-16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学科网3月第二次在线大联考(山东卷)(考试版)
6 . 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
A.龙旗B.五色旗C.青天白日旗D.五星红旗
2020-05-11更新 | 6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4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
A.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B.突出了革命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C.为巩固袁世凯专制统治提供支持D.有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
2017-03-01更新 | 323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
A.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
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三民主义在南京提出
D.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
10 . 古代社会的治国理政也涉及权力的分配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敦煌壁画节度使出行图 北宋文官出行图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皇明祖训》

材料三   我所说的五权并重并非我杜撰的,就是将三权再分弹劾及考试两权……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宫,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些御史都耿直得很,风骨凛然。

——孙中山建立民国时言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幅图所示政治现象之间的历史联系。
(2)材料中省略号省去的是什么?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彼此颉颃”的理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倡导弹劾官(权)的目的。
2020-02-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