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国歌”的节选,其变化反映了
名称背景内容节选
《巩金瓯》清政府宣称“立宪”喜同袍,清时幸遵,真熙嗥,帝国苍穹保
《五族共和歌》中华民国成立揖美追欧……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
《中华雄立宇宙间》中华帝国成立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国民革命歌》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
A.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逐渐深入B.中国近代政治局势的频繁变动
C.中国近代思潮发展的与时俱进D.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爆发后,受英、日排挤,美国失去对华“金元外交”的主导权。民国的建立刺激了美国宗教界基督教化中国的热情,在华传教士联合美国政经界人士制造舆论,批判塔夫脱政府与列强的沆瀣一气和趁火打劫不符合“美国精神”,敦促政府尽快承认民国。民主党利用舆论攻势,赢得大选。与宗教界关系密切的威尔逊就任总统后,放弃与列强在对华承认问题上的攻守同盟,退出银行团,开启单边外交。民国外交人士为美国宗教界的造势活动穿针引线,在威尔逊政府转变对华政策一时受阻的情况下,发起号召基督徒为中华民国祈祷的“祈祷策略”,进一步刺激美国的宗教热情,助推美国政府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威尔逊政府再度获得对华外交主动权,并开启了近代“中美特殊关系”新局面。

——摘编自马建标《美国威尔逊政府对华政策转变探源》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威尔逊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威尔逊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2019-01-19更新 | 344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最初是皇帝亲自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甚至有几个皇帝则长久不管事,就变成怕见大臣了;于是经年累月,不再到内阁,一切公事都要送进宫里去,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太监上下其手的机会。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在行政上采取的是总统制,后为制约袁世凯,《临时约法》规定采取责任内阁制。1912年6月,袁世凯在任命王芝祥的问题上,违背法律规定,剥夺总理的副署权,破坏责任内阁制,导致内阁总理唐绍仪辞职。但从另一角度看,唐的辞职也表明了为维护责任内阁制而进行的斗争。此后在1917年的府院之争中,段祺瑞向黎元洪频频发难所祭起的主要法宝,实际上也是责任内阁制。虽然段祺瑞之后北京政府的历届弱势总理往往受制于大军阀,但责任内阁制之实虽亡,而其名尚存。应当说发端于辛亥革命的责任内阁制,仍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模式和权力运作方式。

——马烈《简论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对行政体制做出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明代内阁制与南京临时政府责任内阁制的相同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2016-11-27更新 | 581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