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11年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唯有“坐旁听席”。但在1912年8月,中华民国出台的《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革命的包容性增强B.国民党内部组织日趋完善
C.政党政治成为各方共识D.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了充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
A.激发国民党人的斗志B.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
C.凝聚国家复兴的力量D.确立民主共和的制度
2022-05-27更新 | 632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中的《时报》评论反映出当时报人
1911年10月12日

倘政府不善对付议员……则今日为议员以不见容于政府,安之明日不可投身于革命?

1911年10月14日

为政府之敌者,不在革党而在响应之民。究其终极,而在政府之自失民心。

1911年12月30日

满清之君主于今日默认退位,民国之总统于今日实行选举。……凡我国民,安可以不纪念也?


A.保持政治立场中立B.参与民主社会建构
C.积极鼓吹暴力革命D.注重追求新闻真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孙中山曾估计辛亥革命大约要三十年才能成功,但在武昌起义仓促发动后,清朝统治却迅速土崩瓦解,从武昌起义到民国诞生,前后不过80多天。革命迅速发展反映出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强大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革命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D.晚清改革失败而失去民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这一现象
A.揭示了民主共和制度的弊端B.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
C.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
6 . 古代中国,帝王纪年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一大特色;19世纪末康有为等大力提倡孔子纪年;20世纪初章太炎等推出黄帝纪年,为革命党人普遍接受和湖北军政府采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改黄帝纪年为民国纪年。纪年的演变
A.反映了天文历法的进步B.有浓厚的中体西用色彩
C.被赋予了政治文化功能D.适应了思想解放的需要
7 . 进入近代以来媒体制造并引导舆论,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已经成为常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时,秘密聘请了一个美国专家作为国家宣传战的总指挥,这个人就是美国《纽约论坛报》的记者豪斯。豪斯很熟悉西方媒体的运作方式,在他有计划的包装下,西方媒体对中国与日本分别代表着野蛮与文明的认识,形成了一种潮流与共识。比如纽约《先驱报》说,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这是当时世界最典型的看法。亚特兰大《先进报》说,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当时美国公众中有一种说法,把日本称为“东方美国佬”,觉得跟日本人很有认同感,实际上是媒体包装出来的。

——摘自雪珥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西方国家为何反而同情日本?》

材料二   1911年10月13 日《泰晤士报》报导:“北京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对革命者毫无保留的同情,对腐朽脆弱的清王朝鲜有怜悯”;“外国人和国人对革命者的目标都表达了同情,外国人中主流的观点是列强真正不干涉革命”。1912年1月22日,《泰晤士报》在《中国总理和孙逸仙》一文中指责孙中山违背承诺, 称“由于孙中山电告袁世凯,一方面要求北方不得成立临时政府,另一方面要求袁世凯在列强承认共和政府之前不能加入共和政府。其结果,势必导致南北各省新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在袁世凯正在对清廷施压之际,这是一份令其感到屈辱的电报”。《泰晤士报》关于辛亥革命的报道对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郭永虎的《近代泰晤士报关于辛亥革命新闻报道的文本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公众对中日双方的态度区别,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泰晤士报》对辛亥革命报道的特点和影响。
2021-01-09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21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为1912年1月2日北洋将领联名电请内阁代奏的电文。北洋将领的真正意图在于(  )
我北方将士十余万人均主君宪。现奉懿旨,将君主民主付诸公决。然革党强横,断不容有正式选举,则必循少数人私见,偏主共和。我将士往返电征意见,均主死战.....
A.督促清政府加快立宪步伐B.向清政府表示效忠决心
C.向南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D.使袁世凯获取清政府实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2020-07-09更新 | 10402次组卷 | 11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2019-01-19更新 | 34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届山东枣庄第八中学南校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