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冲击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责任内阁制在中国难行
2022-11-27更新 | 1154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6-2017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2022-07-18更新 | 313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安徽、江苏、贵州、浙江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这体现出
A.清政府并非是辛亥革命推翻的B.此次政权更迭并未出现大的社会动荡
C.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D.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引发各地响应
2020-12-25更新 | 57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2020-07-09更新 | 10479次组卷 | 115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6 . 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
   
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2019-11-26更新 | 1205次组卷 | 38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这一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B.标志政党政治的正式确立
C.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D.说明民主革命的基础广泛
2019-05-13更新 | 843次组卷 | 30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912年,同盟会会员陈时募捐银元3.9万元,在武昌创办“中华大学”,取“振兴中华”之意。陈时自述其办学动机是:“民国成立,以教育为陶冶共和国要图。”在其校歌中又说:“武昌首义放出五千年历史的光芒,中华大学随中华民国同年诞降。达材成德,三民大同,与河山俱永,与国族人类以无疆。”据此可知,中华大学的创建
A.为辛亥革命储备人才B.将教育与爱国相结合
C.以开启民智作为目标D.引领了民间力量办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A.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C.断绝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标志着汉族政权被五族共和政权所取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初某西方报纸报道:昨天,纽约唐人街华人燃放鞭炮举行庆祝活动。在以前,居住在大街的华人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君主立宪”,另一派支持“民主”。昨天,他们步调一致。“他们”庆祝的应是
A.光绪帝下诏维新B.义和团运动兴起
C.中国同盟会建立D.中华民国的成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