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冲击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责任内阁制在中国难行
2022-11-27更新 | 1154次组卷 | 80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作为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七年,而且它早期的皇帝们曾使中国达到空前兴旺发达状态的一个王朝的最后法令,这道1912年2月12日发布的告别谕旨是具有某些历史兴味的。该谕旨发布标志着(     
A.武昌起义爆发B.封建帝制结束C.共和政体建立D.军阀统治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
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
2022-07-14更新 | 4462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文茂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近人日记写道:“都中人心震恐,各王公密议甚秘,外间不得知,第闻肃亲王主张以禁卫军严守宫廷,东西洋留学生在京者,暂令出境,派陆军大臣督师赴鄂而己,又有主张挖断黄河铁桥,阻兵北来者,甚可笑也。”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A.中日甲午战争时期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中国,帝王纪年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一大特色;19世纪末康有为等大力提倡孔子纪年;20世纪初章太炎等推出黄帝纪年,为革命党人普遍接受和湖北军政府采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改黄帝纪年为民国纪年。纪年的演变
A.反映了天文历法的进步B.有浓厚的中体西用色彩
C.被赋予了政治文化功能D.适应了思想解放的需要
6 . 共和制在中国的建立经历了曲折过程。下列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的是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B.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C.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D.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为1912年1月2日北洋将领联名电请内阁代奏的电文。北洋将领的真正意图在于(  )
我北方将士十余万人均主君宪。现奉懿旨,将君主民主付诸公决。然革党强横,断不容有正式选举,则必循少数人私见,偏主共和。我将士往返电征意见,均主死战.....
A.督促清政府加快立宪步伐B.向清政府表示效忠决心
C.向南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D.使袁世凯获取清政府实权
8 . 下表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基本情况。据表可知,民国初年

成分

人数

百分比(%

民族资产阶级

12

26

职业革命家

28

62

政党领袖

17

37

自由职业知识分子

157

34

新政府官员

73

16

原清政府官员

86

189

士绅

65

143

A.民主宪政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权力制衡得到法律制度保障
C.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D.进步力量开始主导政治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2020-07-09更新 | 10480次组卷 | 11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清末民初中国处于变革时期。从意识形态视角审视儒学,其在中国近代史上浮沉兴衰及历史缘由更加明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6年清政府确立“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其中“尊孔”要求“无论大小学堂,宜以经学为必修之课目”。继之,1907年清政府又在其颁布的《整顿学务谕》中重申经学“固人心”之用,要求在整顿学务中务必“以圣教为宗”。这都进一步巩固了读经讲经课程在中小学堂课程中的地位。但实际大相径庭,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各省学堂“多藏非圣无法之书,公然演说,于读经讲经功课钟点,擅自删减”。自宣统元年伊始,清政府对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分别进行两次变更,使得读经讲经课程基本呈现钟点、内容逐渐减少的趋势。

——摘编自《清末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设置演替的历史考察(1901~1911)》

材料二 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我有事业当随时事而转移。 专制国之教育,与共和国迥乎不同。”因而,临时政府颁布了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蔡元培定义:“所谓道德教育,是将自由、平等、博爱的知识传播给人民,从而使之产生正确的观念。”

——摘编自郭秉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

材料三 清末民初课程设置(高等小学)


——摘编自陈景磐编《中国近代教育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末和民国时期道德教育在内涵和课程设置上的主要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清末民初的儒学地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简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